-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基于生物光子学的小麦隐蔽性害虫检测研究
院系名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史 卫 亚
学生姓名: 焦 珂 珂
学 号:
2013年10月14日
基于生物光子学的小麦隐蔽性害虫检测研究
1、研究背景和意义
维持一定数量、品种和品质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6-2020)》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粮食产后数量和质量的安全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确保粮食产后数量和质量的安全,需解决粮食产后储存和加工损失严重、转化增值、综合利用率低以及粮食储藏和加工中对质量安全控制不够等问题。其中有害生物的危害问题是该领域长期以来表现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虫害或其它动物的破坏,世界上每年大约有10-30%的粮食损失。尤其在2006年、2008年全球一度陷入粮食危机中,2010年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小麦严重减产,价格持续上涨,多个国家领导人都对高粮价发出了严重警告,并相继控制粮食的出口[13]。储粮害虫不仅对小麦减产造成直接的损失,而且害虫的卵和碎片对小麦或面粉的等级和市场价值造成间接影响[12]。世界主要产粮大国如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对粮食安全都有很严格的政策标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农业政策目标的首要任务,不影响并能够促进国家的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政策变迁的标准。
本项目以小麦为代表进行研究,结合我国粮食产后国家粮食储备环节影响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的突出需求,开展新的隐蔽性储粮害虫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研究。小麦是世界各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储备的粮食品种,在产后储藏过程中,储粮害虫的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对于钻进粮食内部的隐蔽性害虫(如玉米象、谷蠹、麦蛾等),对粮食危害极大,由于其隐蔽性强,检测费时费力[2]。
“基于生物光子学的小麦隐蔽性害虫研究”旨在为小麦隐蔽性虫害的生物光子学检测构造一个分类函数或分类模型(即分类器),该模型首先把小麦隐蔽性虫害超微弱发光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及特征提取,形成表征小麦(正常或者含虫等)的特征向量,进而使用模式识别中的算法对提取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并进行优化。以实现小麦籽粒的隐蔽性虫害生物光子学检测的模型,为更早的发现粮仓中小麦隐蔽性虫害情况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课题是结合生物光子学、模式识别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属于交叉学科研究,在生物光子和小麦粮食储备等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2、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
储粮害虫的检测是一直是粮食储藏部门的研究热点。储粮害虫的识别和密度的确定是粮食管理人员进行害虫综合防治的必要依据。因此,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储粮害虫检测方法。
2.1 小麦隐蔽性害虫的检测。
目前,国内外对粮食害虫检测传统方法有:取样过筛[14]、诱集检测[15]、声音检测[16]、计算机视觉识别法[17] 、电子鼻[27]等。然而这些方法大多都有一个或多个缺陷,如:主观性强、有破坏性、准确率低,而且只能检测到粮粒外部的害虫,对粮食内部的害虫,即隐蔽性害虫却无能为力。而此时粮食害虫的主要危害期(幼虫期)已过,如果能提前检测到粮食内部虫期,就可以为准确确定防止时机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储粮损失。因此隐蔽性害虫检测的主要研究方向应在寻找有效的隐蔽性虫害的检测方法上。
近年来,又相继出现了比较新的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传统检测方法主要有:剖粒法。染色法、比重法等,此类方法操作繁琐,效率低,准确性差,往往会低估害虫的危害。
(2)化学检测方法:茚三酮法、液相色谱尿酸测定法、霉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此方法属于间接性检测方法。尽管检测精度较高,但由于化学物质的介入,不仅检测时效性不能保证。成本不易控制,且非绿色无损的检测方法,目前在国际上使用较少。
(3)无损检测新技术
X射线法——利用X射线来检测隐蔽性储粮害虫的感染程度。X射线能显示出粮粒内部的害虫及其蛀蚀的隧道,在荧光板上呈现出较深的色泽。X射线法是一种直接的具有无损性的储粮害虫检测方法。然而X射线主要局限在于不能检测包含虫卵的粮食[19]。
近红外光谱法——该方法是基于对近红外光的吸收与反射的差异,将感染有害虫的麦粒与无虫麦粒区分开来。根据不同储粮害虫自身体内的C、H、N成分的差异,经NIR扫描后,其反射与吸收的光谱不同来识别不同种类的害虫。该法对完好粮粒和虫蚀粮粒的鉴别效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