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岳阳楼记导学案供参习
第二十课 《岳阳楼记
1、? 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 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 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能力。
●重点: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曾从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有一个日本旅游团游览寒山寺后,向苏州市政 府提议,要为张继铸一枚一吨重的金质奖章,以表彰他及不朽的《枫桥夜泊》。 因为《枫桥夜泊》,寒山寺成了一座著名的文化公园。 其实,在祖国神奇的土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像宫殿庙宇、楼阁 园林,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有些景观因历史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 有了特殊的意义。例如“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黄鹤一去不复 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 阁……同样,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由于北宋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而名满 天下,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座“文化楼”“精神楼” 。 正所谓,“山水非有楼观登 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这四座楼阁因为这些脍炙人口的诗 文而名扬天下,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二、走近岳阳楼,走近范仲淹,了解《岳阳楼记》的写作背景。
(一) 解题:
1. 岳阳楼为湖南省岳阳城西门城楼。它屹立洞庭湖畔,枕巴山,瞰洞庭, 一派虎踞龙盘之势。岳阳楼自古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 三大名楼。因三国时岳州曾设为建昌郡,故又有“三昌古楼”之称。 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 取名 “岳阳楼” ,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 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宋庆历四年( 1044)滕宗谅谪守巴陵,岳阳楼又为之改观。 岳阳楼后几经兴废,清光绪六年( 1880)再建。 为三层、四柱、纯 木、飞檐,其盔顶为我国古建筑中所少见。现建筑为 1983 年至 1984 年 按历史风貌重修。同时改建了周围“南极潇湘”“北通巫峡”“朝晖夕 阴”“气象万千” 四座牌坊,刷新了 “怀甫”“三醉”“仙梅” 三座辅 亭。楼内陈设也有所充实。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此楼旧貌依然。
(二)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因实行政治改革遭排斥, 被罢去参知政事 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 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 丰富的想象,写下了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滕宗谅( 991~1047),字子京,河南府(今洛阳)人,与范仲 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曾擢天章阁待制。因其负才尚气,崇尚改革, 故屡遭谪徙。庆历三年,因遭诬陷(被诬告擅自动用官钱 16 万贯), 而被降知岳州。在任三年后,调苏州,卒于任所。滕子京虽愤郁满怀,却励精图治。在岳阳迁建文庙,维修南湖紫荆堤,并筑偃虹堤,以防 止洪水冲击岳阳楼。欧阳修写《偃虹堤记》赞之。而他最大的功绩, 则是继张说之后又重修了岳阳楼。他以张说为表率,寄情托志于土木 之中。故“郡寮禀落成之日,子京云: ‘落其成,待痛饮一场,凭栏 大恸十数声而已’” (明《岳州府志》)。新楼增其旧制,刻历代名 人诗赋于其上,并于楼北建燕公楼,专祀张说。滕子京犹觉不足,以 为“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 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 ,于是请名家作《洞庭晚秋图》,连同亲 拟《求记书》一并寄好友范仲淹。 被朝廷贬谪到岳州做太守,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熟知滕子京的 思想和性格, 担心他因被贬谪内心愤慨而惹出大祸, 经常想劝慰他, 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作文记之”, 这就给了 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 需要, 于是便借题发挥,一来表达自己为人处世,仕途进退的原则, 二来也是勉励滕心怀天下,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先忧后乐。因为 当时范的处境和滕并无二致,其实此文也是范的自勉。
作者简介: 范仲淹( 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 ,世称 “范文正公” 。 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 26 岁登进士第, 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 1041),任陕 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的话。庆历三年 ( 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 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 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 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 集》传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