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大学语文考试试题A卷.docVIP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大学语文考试试题A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大学语文考试试题A卷

韩山师范学院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诗经 2.朦胧诗 二、默写并解释(任选一题,共10分) 1.默写《诗经·蒹葭》,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2.默写杜甫《月夜忆舍弟》,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举例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宋词的特点。 2.舒婷的《惠安女子》为什么运用第二人称?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蓉的《乡愁》两首诗在情感和表达手法上异同    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翻译: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2.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北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戍楼的更鼓响过,禁止通行;边境的秋天,只听见孤雁的叫声。今夜恰逢白露节,明月像故乡的一样明亮。有兄弟都已离散,故乡无家,无从知道亲人是死是活。书信寄出去常常收不到,何况现在还没有停止战争。 豪放派词的特点:气度超拔,不受约束,主要是题材上纵意抒写打破“艳科”的藩篱,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气象恢弘,风格雄放,笔力劲健,喜用诗文的手段及句法字法写词,语词宏富,用典亦较多,以言志抒怀为目的,表达豪放、旷达。宋代词人中,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贺铸、陈与义、张元干、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陈亮、陆游、刘过等人。(3分) 2.答:第二人称的运用拉近了作者和惠安女子的情感距离,她们并不是被看的对象,而是作者心心相印的姐妹。(2分) 表达作者对惠安女子优秀品质的赞美和对她们苦难人生的关怀,以及对她们作为女性的悲剧性的现实处境的同情。(3分) 答:余光中《乡愁》表达的乡愁情感把个人的乡愁与整个民族半个世纪的动荡、分裂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具有深广的时代意义。席慕蓉的诗多是抒写个体生命中的乡愁意识。(3分) 表达手法上余光中的乡愁意象轻盈而博大、深沉,席慕蓉的诗意象清新淡远而略显哀愁。(2分) 四、作品分析(共20分) (1)指明这篇文章的出处(作者,篇名,年代)。(3分) 答:现代作家鲁迅《伤逝》, (3)这篇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7分) 答:心理描写、内心独白,抒情,议论。 (2)这篇小说所揭示的悲剧主旨是什么,有什么人生启示?(10分)“情”或联系“情”展开,所以女儿悲剧又可谓之“情”的悲剧。女儿悲剧的理想和批判意蕴。女儿不仅作为个性的生命实体,而且是作为腐朽的男权社会的对立面,作为美、青春、爱的象征而受到赞扬的。可是无论是他的叛逆者(黛玉、晴雯)、信奉者(宝钗、李执)、还是帝妃(元春)、世外之人(妙玉)都难逃厄运。《红楼梦》的女儿悲剧构成一个无可逃遁的命运之网,无论贵者、贱者、强者、弱者、逆者、顺着、夭者、寿者都陷没其中,它显示丑恶现实对美、青春、爱和一切有价值的生命的毁灭,表明这个社会的腐朽和不合理已经到了应当被整体否定的程度了。 (10分) 8

文档评论(0)

ww39e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