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的狐步舞
圖為中國新感覺派的三個代表作家,依序為劉吶鷗、施蟄存、穆時英年輕時照片。以下逐一簡述三位作家。劉吶鷗,臺灣臺南人,著有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等。劉呐鷗的小說刻劃上海的迅速多變的速度感、都市男女的欲望,亦揭露了墮落、空虛、頹廢的現代都市人。換言之,幾乎每篇劉呐鷗的小說皆涉及了代表上海都市生活的典型空間,如舞廳、電影院、跑馬場、百貨公司和火車車廂等,使都市不僅成為小說中的主角,亦影響了活動於其中的人們的心理、思維和交往。劉呐鷗《都市風景線》幾乎每篇皆有蘊含時髦氣質的摩登女子,往往在上述的場所活動和交際。摩登女子多半有著櫻桃般的嘴唇、隆直的希臘式的鼻子、有彈力的肌肉、時尚的短髮等。李歐梵教授認為劉呐鷗的小說以現代尤物象徵現代都市的辭藻。至於施蟄存於1929年運用心理分析,創作《鳩摩羅什》、《將軍的頭》,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作家之一;他亦於三十年代主編《現代》雜誌,介紹現代主義思潮和創作。施蟄存一生的工作包括:編輯、創作、翻譯外國文學、古典文學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穆時英的部分,詳見後述。 * 20世紀以降上海逐漸發展為貿易、金融、文化、消費和娛樂的現代城市。上海的繁榮與其(半)殖民地化的歷史語境有關,上海社會混融異國景象和傳統文化,發展為充滿誘惑的國際都市。中國新感覺派出現之前,都市僅僅作為文學作品的背景,尚未深入體現都市文化的特質。然而,新感覺派小說藉由描繪都市風景線,來反映現代人的生存處境和心靈感受,如疏離、寂寞、孤獨、飄泊、迷失、困惑、失落、焦慮,以期挖掘人物的潛意識活動和微妙心理。畢竟,新感覺派核心旨趣之一,在於剖析日常生活中的幽微心理,無疑成為新感覺派重要的文學成就。例如,劉呐鷗《都市風景線》源於對都市生活的敏感,描繪了都市的賽馬場、夜總會、影院、茶館、別墅等都市場景。刻畫舞女、小職員、少爺、小姐、姘頭、資本家、交際花等各色人物,以跳躍的敘事節奏,呈顯出上海生活的剪影。誠如嚴家炎表示,「呐鷗先生是一位敏感的都市人,操著他的特殊的手腕,他把這飛機、電影、JAZZ、摩天樓、色情(狂)、長型汽車的高速度大量生產的現代生活,下著銳利的解剖刀。在他的作品中,我們顯然地看出了這不健全的、糜爛的、罪惡的資產階級的生活的剪影和那即刻要抬起頭來的新的力量的暗示。」(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頁142-143。)同樣還有,穆時英的《南北極》、《白金的女體塑像》、施蟄存《梅雨之夕》、《春陽》、《藥羹》等也有相同的文學特質和創作關懷。至於蒙太奇的敘事手法和結構,留待後面分析《上海的狐步舞》時,再詳細說明。 * 穆時英是一位外表、生活、寫作風格既時髦又現代的作家。例如,穆時英經常光顧上海的咖啡廳、舞廳、劇院和跑馬場,因而成其創作的重要素材。也因此,穆時英的小說吸引了上海各階層的讀者,包括批評家、消費者、中產階級等。然而,穆時英充滿魅力的外表和華麗的文學創作之餘,有著更深刻的關懷。誠如穆時英《公墓·自序》表示:「在我們的社會裡,有被生活壓扁了的人,也有被生活擠出來的人,可是那些人並不一定,或者說,並不必然要顯出反抗、悲憤、仇恨之類的臉來;他們可以在悲哀的臉上戴上快樂的面具。每一個人,除非他是毫無感覺的人,在內心的深處都蘊藏著一種寂寞感,一種無法排除的寂寞感。每一個人,都是部分地或是全部地不能被人家瞭解的,而且是精神隔絕了的。每一個人都能感覺到這些。生活的苦味越是嘗得多,感覺越是靈敏的人,那種寂寞就越加深地鑽到骨髓裡。」穆時英小說中充滿著爵士樂的節奏、狐步舞的體態或夜總會的瘋狂等氛圍時,卻隱隱然地揭露繁華都會生活所遮掩的寂寞與失落。圖為穆時英照片。 * 穆時英一九二八年十六歲開始寫作,一九二九年處女作《黑旋風》發表於《新文藝》,《南北極》發表於《小說月報》,因而一舉成名。一九三二年小說集《南北極》出版後,被譽為天才作家。穆時英的小說大都寫於一九三○至一九三四年之間,爾後較少出版作品,主要從事編輯和電影工作。據說寫過《中國萬歲》和《十五義士》,然未出版或拍成電影。一九三九年參加汪精衛政府的相關活動,遭刺殺身亡。 * 穆時英並非一開始就以新感覺派聖手而著稱於文壇。因發表《咱們的世界》和《黑旋風》於《新文藝》,再加以施蟄存推薦到《小說月報》刊發《南北極》,故而一舉成名。最初,由於出版第一部小說集《南北極》而被視為普羅作家。《南北極》主要關注都市與鄉村二元對立所引發的貧富差距。換言之,穆時英運用無產大眾的簡潔明快的語彙,以第一人稱自述口吻來創作,描寫尖銳的階級矛盾和壓迫,穆時英因而贏得廣泛的聲譽。此乃源於適值左聯成立前後,極力宣導普羅文學,文藝大眾化正引發熱烈討論之際,或許其於有意無意間融進了當時的創作語境。1930年〈被當作消遣品的男子〉具有意識流的風格,迥異於左翼題材,引發文壇關注,亦受左翼作家猛烈批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