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岭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技术题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检测结果 3)结果形式 里程 PH值 游离CO2 CO32- HCO3- cl- SO42- Ca2+ Mg2+ Na++ K+ 总硬度ρ(CaCO3) 总矿化度(mg/l) K0+995左 7.01 92.55 292.80 19.08 181.83 132.33 20.51 19.15 414.83 519.30 K2+450左 6.91 101.80 346.48 16.59 172.72 108.22 35.21 33.40 415.11 539.38 K2+620左 6.97 166.59 317.20 20.74 148.04 125.57 17.61 26.57 320.17 497.13 K0+410右 7.19 240.63 414.80 117.79 29.87 189.32 13.50 4.35 528.28 562.23 K1+815右 7.15 83.30 305.00 58.07 124.16 104.32 36.97 22.54 412.62 498.56 K2+260右 6.85 92.55 361.24 20.74 201.86 125.57 36.26 33.51 462.76 598.56 K2+555右 6.95 111.06 346.48 17.42 196.60 141.03 19.95 36.49 434.25 584.73 K2+855右 7.27 64.79 302.56 17.42 200.64 119.29 31.97 24.10 429.40 544.70 K3+100右 7.12 83.30 204.96 13.25 122.54 65.68 36.38 0.41 313.71 340.74 K3+100中 7.07 111.60 422.12 21.57 413.51 46.36 72.77 181.14 415.81 946.41 水沟内水质分析结果 水沟内水质沿隧道纵向有变化,在里程K1+815以前水样的水质的PH值大于7,在里程K1+815~K2+855内PH值小于7,在K2+855以后又大于7,说明水沟内水在隧道中部有呈酸性水源的补充,进而知道隧道中段呈弱酸性的地下水对隧道衬砌具有轻微腐蚀性(参考2004年检测结果)。 七、衬砌裂缝及渗漏水 3)水沟流量 左侧水沟流量 右侧水沟流量 七、衬砌裂缝及渗漏水 3)结果形式 右线K0+000~K0+250拱顶衬砌厚度、背后缺陷示意图 左线K0+000~K0+250拱顶衬砌厚度、背后缺陷示意图 五、混凝土厚度及背后缺陷 中梁山右线K0+010~+030段拱顶测线地质雷达图像 中梁山右线K0+080~+110段拱顶测线地质雷达图像 五、混凝土厚度及背后缺陷 中梁山左线K0+170~+200段拱顶测线地质雷达图像 中梁山左线K0+100~+120段拱顶测线地质雷达图像 五、混凝土厚度及背后缺陷 4)现场检测照片 五、混凝土厚度及背后缺陷 4)现场检测照片 五、混凝土厚度及背后缺陷 4)现场检测照片 五、混凝土厚度及背后缺陷 4)现场检测照片 五、混凝土厚度及背后缺陷 4)现场检测照片 五、混凝土厚度及背后缺陷 4)现场检测照片 五、混凝土厚度及背后缺陷 4)现场检测照片 五、混凝土厚度及背后缺陷 s o u t h w e s t j I a o t o n g w n I v e r s I t y 六、断面检测 控制隧道超欠挖 隧道允许超挖值(cm) 围岩级别 开挖部位 Ⅰ Ⅱ~Ⅳ Ⅴ、Ⅵ 拱部 线性超挖 10 15 10 最大超挖 15 25 15 边墙线性超挖 10 10 10 仰拱、隧底 线性超挖 10 最大超挖 25 六、断面检测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 214——2005规定:隧道开挖不应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侵入衬砌(每1m2不大于0.1m2、高度不大于5cm)。拱脚和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 在控制超欠挖技术的研究中,首先应改变观念,即必需改变“宁超勿欠”的传统观点,树立“少欠少超”的观点。也就是说,应容许一定程度的欠挖,例如,日本在隧道施工中,基本上容许概率为16%的欠挖。即在开挖断面上取100个点,有不超过16个点的超挖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避免开挖轮廓线的无谓扩大,而使超挖得以减少。例如,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 10204—2002)规定: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容许岩石个别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