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汽车业入世十年回顾与反思
中国汽车业入世十年回顾与反思
--------------------------------------------------------------------------------
2011-11-28 [ 字体:大 中 小 ] 作者: 李永钧
10年前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入世”这个词汇,在2001年以前,往往被看作是“狼来了”的代名词。当时很多国内企业认为,大规模削减关税和贸易壁垒以后,他们将直接面对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但结果证明,中国“入世”是向世界打开了一扇贸易之窗,通过这扇窗口,中国的企业在面临较大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学习到很多宝贵的成长经验,这不是仅仅用金钱能购买到的,也非常值得珍惜和反思。
毋庸置疑,加入WTO对中国汽车业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加入WTO,中国经济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连续若干年保持高速增长,创造了旺盛的汽车消费需求;加入WTO,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稳步提高,汽车保有量节节攀升,初步迈进汽车社会;加入WTO,外资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品牌汇聚中国汽车业,把中国汽车业带入国际竞争的舞台。
回首过去的十年,在度过了加入WTO初期的恐慌之后,中国汽车业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背靠庞大的国内市场,外引内联,实现了汽车大国的梦想。但是,入世十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也留下了明显的不足:其中包括对技术创新、零部件产业重视不够及对车市增长速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回顾这十年的甘苦与得失,注目下一个10年,中国汽车业将会何去何从?
(一)最坏的预判,最好的结果
入世十年间,中国国民经济实现了腾飞。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汽车产业也在这十年内完成了超越式发展。在入世之初,弥漫着一股悲观情绪,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入世将是中国汽车业的噩梦,根据WTO的相关条款,到2006年,中国整车进口关税要从80%-100%逐年降到25%;汽车零部件平均关税将从35%逐步降到10%……照此下去,中国汽车将在不久的将来全军覆没。
然而,十年过去了,中国汽车业发生的种种奇迹与变化,在所有地球人的意料之外。十年来中国汽车销量从2000年的200多万辆,发展到了去年1826万辆,增长了整整9倍;中国汽车的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3.5%增加到2010年的23.5%,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2010年,中国汽车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085.31亿美元,是2001年进出口总额的19.4倍,其中出口518.37亿美元,是2001年出口的33.5倍,这在全球是绝无仅有的增速,中国已经站到了角逐21世纪汽车产业主导地位的舞台中心。
“最坏的预判,最好的结果。入世时,大家最担心汽车工业夭折,没想到在压力下,它成为成长最好的产业。”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如是说。
入世前夕,因政府未完全放开私人汽车消费,中国汽车市场表现并不活跃,尽管大众、通用等汽车巨头已经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但轿车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各级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此外就是少部分富裕起来的企业主。2000年,“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在“十五”规划中被正式提上议程,随着中国入世,中国市场才真正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开放,同时形成了全球化的竞争格局。
在这十年间,“轿车进家庭”引发的市场变化之迅捷,用中国乘用车联席会议秘书长饶达的话来说,就是 “从预期中的灭顶之灾到超预期的高速发展”。 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昔日的“老三样”变成了今天的百车齐放,车型呈几何级涌入中国市场。“到现在为止,我们关于中国车市的预测都是错误的。”近日,日产汽车全球总裁戈恩在采访时如是表示。
其实,戈恩的这种对中国车市的经常性误判,也发生在包括中国汽车业的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市场观察者和车企车商以及消费者等几乎所有人身上。对车市走势严重的误判,甚至出现在严肃的政策文件中而成为笑话。
比如,2000年汽车销量达到了200万辆,当时主管部门曾预测2005年达到380万辆,结果2002年就超过了300万辆;预测2005年时销售500万辆,2010年最多达到800万辆,结果2007年就超过了800万辆。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了1800万辆,原来的预测只是一个零头。
入世之初,中国汽车产量不及美国的六分之一,销量仅占一成多。如今,中国汽车产量超过美国2倍,销量超过1.5倍。十年间,中国轿车品种也从2002年的不足40种增长到2010年的180余种。 2001年,中国汽车工业总产值为4433亿元,2010年,这一数字已达到43357亿元,增长近10倍。
对于中国汽车业的崛起,外资汽车企业功不可没。尽管外资企业占据了乘用车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也带动了中国汽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现在很多汽车企业在投产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式烹调师高级工理论知识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
- 中央厨房卫生规范与管理指南.docx VIP
- 2025年人工智能工程师(高级)题库.docx VIP
- 社会团体成立登记表.docx
- MITSUBISHI三菱MDS-EM EMH系列规格说明书.pdf
- 高血压科普健康宣教ppt课件.pptx VIP
- 2025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 YD-T 4244-2023电信网和互联网数据分类分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pdf VIP
- 2025年新版成人考试模拟真题及答案.doc VIP
- 0523S01019-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