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白族人家的红白喜事要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鹤庆白族人家的红白喜事要点

鹤庆白族人家的红白喜事 鹤庆自古以来的建制是不同于其它地方的。新国中国以前,鹤庆的南部都属于大理那边,而北边主要是鹤庆坝子,都属于丽江这边。因此鹤庆的北部与丽江颇为相似,性格都有些耿直,直来直去,想着什么就是什么,毫不讳避自己的想法。而南部的鹤庆可能受到南方儒学思想的影响比较大,一般都比较含蓄,都不善于表白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县城附近和这些地区,好像既兼收了北部的豪直,也具有南部人的含蓄,显得有些厚重感。东部地区又与金沙江沿岸的永胜人的习俗有着千丝成屡的联系,西边与剑川接界,多多少少都要受剑川白族的牵连。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是鹤庆的北部仍旧属于丽江、香格里拉和怒江这边的人,南部地区属于邓川大理。宗教信仰也是怪里古董的,一方面相信儒教思想,有生死轮回的概念;另一方面也相信道教思想,常常过年时在门坊上贴上符画,以避鬼神伤害,还有自己的本主崇拜。这跟杂交水稻一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杂交后产量大增了。就是服饰和建筑也是一样,介于丽江和大理之间。比如服饰,既没有大理的白族服饰丽艳,也没有丽江服饰淡暗,是介于这两种服饰之间一种独特的中性服饰,平实中有几分峻峭,也许是交融了大理的丽艳和丽江实朴的原因。就是建筑也是一样,没有大理人的富丽高雅,也缺少丽江人的简朴实在。比起大理人鹤庆的建筑更像小家碧玉,而比起丽江的建筑,鹤庆人房子更像是土豪老财家的清丽少爷。反正都是介于丽江大理之间的不冷不热,不死不活的温吞水状态。可能你说不出鹤庆是好是坏,但也不能否认鹤庆也有自己的东西在吸引着人们,这有点曹操鸡肋的味道。鹤庆的红白喜事也是这样,说有特色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又有自己的一些东西在里面,这给表达也带来了难度。在这里我仍以我的遗胞之地,县城附近的金锁邑村为中心,来整点感想。一来我经历过,二来这个地方也比较特别。甸南人说我们是甸北人,而甸北人又说我们的是甸南人,自然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子事:竹米客 应该说人出生是从竹米客开始的。有些地方又称这为粥米客,但从白族语言和鹤庆白族来看,我个人觉得竹米客更为确切一些。粥米可能理解是要喝大米熬煮的大米稀饭,可请生孩子的竹米客,鹤庆白族话的音译是:“送孩日”,义译就是送饭的意思,因此没有要熬煮大米粥饭的意思。相反我们这里早些时候送竹米客,都是拿一个竹子编的小提箩,在最低下放一小层大米,大米上面就放上鸡蛋,鸡蛋的数字也是双数的。那么把大米放到竹箩里,按照白族语言比较形象生动来推理,应该用竹米客来形容最为恰当。而粥米是音译的结果,主要因为那天做客根本没有喝大米粥的。有讲究的人,也会把鸡蛋染成红色的。过去,白族人生孩子,头胎孩子也有很多忌讳,比如生了孩子要将石灰或者灶灰撒在大门口,提醒有孝服在身的人不能闯入家里。当然如果生孩子后第一个进入这家的人,主人要煮红糖鸡蛋给这个人吃,认为将来这个孩子的脾气性格会像这个人。 请竹米客一般在生孩子后的半个月内,也有在满月时候请的。因此,粥米客也叫满月客。刚生孩子,要派女婿到亲家家里报喜的。小时候听到的白族民间《憨女婿》的故事,就是由女婿到女方家报喜而编造出来的。说是有个憨女婿到媳妇家报喜,媳妇就教他,家里人问什么喜时,要答公喜(生男孩,叫公喜;生女孩,叫母喜。村里的一种调侃说法),憨姑爷一路走一路记,走到水边,踩到了一只癞哈蟆,踩得那只癞哈蟆“呱呱呱”直,他就记成了“呱”喜。到岳母家,他就说成了“呱”喜,女方家还以为那孩子没有活下来。这女婿回家了,岳母给他提了一大提箩鸡蛋,教他水滚冒起来时候,把鸡蛋敲开,放到水里,捞出后给自己老婆吃,结果这憨姑爷提着鸡蛋,走到一条沟边,看到水翻滚起来,就把鸡蛋敲开往水沟里倒。这憨姑爷真是憨到极点了,也许小时候奶奶就用这个故事,劝导我们凡事都要多长几个心眼,要多动动脑筋吧,而不要像那位憨姑爷一样机械。 记得我小时候的送竹米都比较简单,那时候大家都很穷,一般都是家庭主妇去,就提一竹篮下面垫了大米的鸡蛋,是娘家人就有再提几篮子小孩用的衣物,和四提箩红糖之类的,也不讲究什么席面了,就给来送竹米的客人煮一大钵盂红糖糯米粉鸡蛋。后来生活富裕了,就办起了八大碗,全村有点亲戚关系的都要去,而且还设立帐房先生挂礼,也不分男女都去庆贺。娘家人也要花好几千元去庆贺,小孩子的衣物,玩具车,应有尽有。跟办大的喜事一样,非常热闹。毕竟是一个生命个体的诞生,请客满月这天,要把小孩子到处让亲属抱一抱。大家都争着要抱一抱新加入的成员,也好像非常欢迎这位为本家族添丁加口的小主人的到来。 丑事:周岁客 小孩子一岁的时候,我们村也常有一些人请周岁客。看来一个人一生下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