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看长三角城市如何转型发展4.doc

【2017年整理】看长三角城市如何转型发展4.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看长三角城市如何转型发展4

巧借“外援”培育“种子选手” ——太仓是如何在“沿沪”两字上下功夫的 2010年12月30日08:长江三角洲新闻稿件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吴长亮 苏州下辖五个县级市,五个都是全国十强县。这其中,太仓个头最小,陆地面积仅537平方公里;人口最少,户籍人口才46.63万;但整个“十一五”期间,太仓经济增速最快;截至目前,人均GDP最高。这个昔日以“六国码头”闻名的江南小城,正成为强手如林的苏南城市群中发展后劲十足、令人刮目相看的黑马。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苏州市长阎立直言:“太仓块头虽小,却有大智慧。‘十一五’期间,每一次重大机遇的降临,太仓都牢牢把握;‘十二五’期间仍将密切关注上海产业动向,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继续做足‘沿沪’文章。” 依托洋山港,定位太仓港 和其他苏南县市相比,太仓拥有自己的核心优势——太仓港。 但尴尬的是:长期以来,在港口林立的长三角地区,太仓港始终未能脱颖而出。 机遇,出现在2005年。当年12月10日,上海洋山港正式开港;而在太仓人的努力下,太仓港至洋山港的直达航线已赶在当年12月1日开通。苏南地区企业通过洋山港进出口的货物在太仓港进行中转,太仓港利用内支线高效、便捷地向洋山港喂给外贸货物。正因为这一精准定位,太仓港在两年之内实现了集装箱吞吐量从10万箱到100万箱的飞跃。 上海筹办世博会期间,对黄浦江港口功能进行调整,同时加快长江口航道整治,部分港口功能和产业需向外转移。太仓港再一次把握住机会,规划建设了大型干散货、杂货泊位,目前已能全天候进出20万吨级散货船。 善于谋势,善于借力,智慧的太仓人“一步一个脚印”——近邻昆山是全国最大的台资企业集聚区,于是,2008年底,太仓港通过努力成功跻身于大陆首批实现对台直航的四个港口之一,并通过“苏太联动”分流苏南集装箱源;今年9月,太仓港与台湾第一集装箱大港高雄港缔结合作港,双方将加速构建两岸物流走廊…… 太仓港的目光并未局限于苏南,它的“野心”是成为整个江苏省的出海口。今年4月17日,太仓港推出了自己的首条远洋航线——美西远洋集装箱班轮航线,正式从“江港”升格为“海港”。 太仓市委书记陆留生说,截至目前,太仓港已拥有82条航线、52个码头泊位、每月靠泊班轮超过1200艘次,在全国集装箱港口中排名跃升到第11位。而在江苏省交通厅关于全省港口的“十二五”规划中,太仓港被定位为江苏沿江集装箱运输的内贸转运枢纽、近洋直达集散中心、远洋中转基地。 配套上海汽车,建好“德企之乡” 德资企业,无疑是太仓最耀眼的明星。截至目前,太仓这片“弹丸之地”已吸引到150家德资企业的15亿美元投资。这些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累计用地只有2000亩,亩均投资强度高达50万美元,亩均利税近60万元,人均产值超过了70万元。 为什么选择太仓?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上海,因为上海汽车。 “太仓德资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很高——80%以上从事汽车配件生产和精密机械制造,从轴承到冷却器,从减震弹簧到成套线束,从液压制动系统到内设……其产品几乎涉及所有汽车部件,为近在咫尺的上海汽车做配套。”太仓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冯玉良说。 走进慕贝尔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不管是蜚声世界的保时捷911,还是最新款的大众高尔夫R系列,都离不开这家公司生产的碟簧。“除了配套上汽,我们还每年参加上海工博会,通过上海进一步拓展全国市场。” 冯玉良说,开发区设立之初,太仓人就在思考,“上海汽车产能全国领先,德国大众等汽车巨头仍在加速开拓中国市场。为什么不能把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吸引到太仓,为上海汽车补全产业链呢?” 于是太仓招商团队频频造访有德国工业心脏之称的斯图加特地区,年复一年,终于打造成中外知名的“德企之乡”。 如今在太仓,每1000个太仓人中就有1个德国人。德国驻沪总领事海盾博士说,太仓“面包房的全麦面包、超市的酸黄瓜和宝莱纳的按德国传统标准酿制的啤酒,让人开始称道这个‘中国的施瓦本地区’”;而《南德意志报》的评论更为直截了当:没有任何一个欧洲以外的地方像太仓这样德国化,太仓是德中合作最成功的地方。 瞄准“后世博”,共享同城效应 采访陆留生的过程中,他反复强调,沿江、沿沪是太仓最大的发展优势,无论现在和将来,太仓始终要做足“沿沪”文章。上海又是太仓最大的投资来源地,自2003年以来,累计已有500多家沪上企业落户太仓。 世博之年,尽享同城效应的太仓更是收获满满。仅今年年初,太仓“服务世博”春季经贸恳谈会的签约项目总投资就达180亿元。所以,在太仓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接轨上海再度成为主导战略。 在基础设施对接上,太仓就提出要打好“交通牌”,谋求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11号线接入太仓,并预先启动研究和规划工作。再譬如从规划到产业再到园区,太仓将全面对接上海。不仅如此,太仓还将在“十二五”规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