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清热药.ppt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入肺、胃、胆、大肠经。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品,临床用于湿热诸证。因入肺经尤以清肺热为其特长而治肺热咳嗽;又能清胆火而和解少阳,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兼入血分,能直折火势而凉血止血,清热安胎,治血热出血,胎热不安。 化学成分 本品含黄酮类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黄芩苷元、黄芩苷、白杨黄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等。并含挥发油。 药理作用 (1)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以及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2)对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黄芩水和醇提取物对I型变态反应抑制作用明显。 (4)有镇静、降压、降血脂、保肝、利胆、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抗肿瘤作用。 临床报道 现代以本品内服,治小儿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高血压病、病毒性肝炎、流脑带菌者;用双黄连粉针剂(由黄芩、金银花、连翘组成)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以本品提取物制成注射剂肌注,治急性胆道感染,并治急性菌痢、急性黄疸型肝炎,(用小柴胡汤去党参、甘草,加茵陈蒿、黄柏、栀子、生大黄、车前子、焦三仙,对退热、退黄均有良效)。 药材黄连(味连) 药材黄连(雅连) 黄连 瓜蒌(雄花) 瓜蒌(雌花) 药材天花粉 天花粉 药材 淡竹 药材竹叶 竹叶 药材 药材淡竹叶 淡竹叶 淡竹叶 栀子 药材栀子 栀子 栀子Zhizi《神农本草经》 要点:为清泻三焦火热要药,祛湿解毒凉血。 命名:原名卮子。卮者酒器也。本品子实形象似卮,故名,后遂作栀子。 来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采集与炮制:9~11月采收。蒸制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生用、炒用或炒炭用。 生用—清热泻火作用强,善治气分实热证。 炒栀子—用小火炒至金黄色 减其苦寒 焦栀子—用大火炒至焦糊色 凉血作用强 栀子炭—用大火炒至黑褐色,止血作用强。 栀子衣(果皮)—偏于达表去肌表热 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清内热 处方用名: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黑栀子、栀子炭、栀子仁、栀子衣,姜栀子(姜汁炒止烦呕) 性昧:苦,寒。 归经:心、肝、肺、胃、三焦。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分析: 味苦祛湿 清热利湿 入心肺-泻心肺胸膈之热邪而除烦 入心肝-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 性寒清热 泻火解毒 入肝经-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 应用: 1.热病心烦。 病因病理:热邪内扰,热郁胸膈。 症见:心烦郁闷,燥扰不宁。本品有清心除烦之效,每与淡豆豉配伍,以宣泄热邪、解郁除烦,如栀子豉汤。 若治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常与黄芩、黄连、大黄等配伍,如黄连解毒汤。 2.湿热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 病因病理:湿热郁蒸肝胆而致。 症见:身黄、目黄、小便黄,发热、小便短赤。 本品能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疸,常与茵陈蒿、大黄等配伍,以增强利湿退黄作用,即茵陈蒿汤。亦可与黄柏、甘草配伍,即栀子柏皮汤。临床常用于传染性肝炎、胆结石、胆囊炎、新生儿黄疸等,如胁痛明显可加郁金、枳壳、木香等行气止痛药。 3.血热出血。 本品能泻火凉血。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可配伍白茅根、生地黄、黄芩等凉血止血药同用。 栀子炭10g、生地炭12g、白茅根30g、白及6g、藕节10g、黄芩10g、黄连6g水煎服,治肝火上犯目赤肿痛,易怒,吐血、衄血。 4.热毒疮疡。 本品有泻火解毒作用。治疮疡红肿热痛,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消肿止痛作用。生栀子粉用黄酒调成糊状,外敷,治跌打损伤之肿痛;生栀子粉调鸡蛋清外敷,治疗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3~lOg。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以清泻为功,善清三焦之火,尤善清心除烦,为治热病心烦之要药。其性清利,导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又为湿热黄疸所常用。既入气分而泻火解毒,又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以治热毒疮疡、血热出血。此外,外用有消肿止痛之效,可治跌打损伤之肿痛。 总之:栀子上清心肺,中清胃热、下清肝火,既清气分热,又清血分热,还可泄利湿热,为通泄三焦实火,清热凉血之良药。 药物成分:含栀子苷、栀子素、藏红花酸、熊果酸、胆碱等。 药理作用: (1)能镇静、解热、降压。 (2)能增加胆汁分泌,有利胆作用。水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