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弯扭组合变形的主应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薄壁圆管表面上一点的主应力的大小及方向。
2、验证弯扭组合变形理论公式。
3、通过现场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判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加深对弯扭组合变形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静态电阻应变仪。
三、实验原理
1、薄壁圆管弯扭组和变形受力简图,如图1所示
图1:薄壁圆管弯扭组和变形受力简图
2、由试验确定主应力大小和方向
由应力状态分析可知,薄壁圆管表面上各点均处于平面应力状态。
若在被测位置想x,y平面内,沿x,y方向的线应变,剪应力为,根据应变分析可知,该点任一方向a的线应变的计算公式为
由此得到的主应变和主方向分别为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主应变,和主应力,方向一致,主应力的大小可由各向同性材料的广义胡克定律求得:
(1)
式中,、分别为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在主应力无法估计时,应力测量主要采用电阻应变花,应变化是把几个敏感栅制成特殊夹角形式,组合在同一基片上。常用的应变花有450、600、900和1200等。
本实验采用的是45o直角应变花,在A、B、C、D四点上各贴一片,分别沿着-450、00、450如图所示。根据所测得的应变分别为、及,由下式计算出主应变,的大小和方向:
(2)
3、理论计算主应力大小及方向
由材料力学公式
可以计算出各截面上各点主应力大小及方向的理论值,然后与实测值进行比较。
四、实验步骤
1、试件准备。测量试件尺寸,加长臂的长度和测点距力臂的距离,按加载要求撞到微机控制万能试验机上。
2、接通应变仪电源,将薄壁圆管上所测各点的应变片和温度补偿片按半桥接线法接通应变仪,并调整好所用仪器设备。
3、试验加载。根据薄壁圆管尺寸及许用应力,确定最大载荷Pmax和载荷增量ΔP,拟定电子万能试验机方案,本实验以力控制,初载荷P0=0kN,加载速度为10N/S,每增加ΔP=200N,保载20s,依次记录各点相应的应变值,最大载荷为Pmax=1.2kN。
4、完成全部试验后,卸除荷载,关闭仪器设备电源。整理实验现场。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数据记录
应变片布置及对应通道布置位置
表1:应变仪测量数据
测点号
A
B
C
D
-450
00.
450
-450
00.
450
-450
00.
450
-450
00.
450
通道号
7
8
9
1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0N
-74
-19
0
-45
-6
42
-8
16
36
-24
-2
15
300N
-109
-71
0
-63
-6
62
-11
58
53
-30
-2
21
400N
-142
-130
2
-82
-6
81
-14
87
70
-39
-5
27
500N
-176
-185
5
-100
-8
99
-18
139
87
-47
-7
31
600N
-208
-226
10
-120
-9
117
-21
168
104
-55
-8
37
-33.5
-51.75
2.5
-18.75
-0.75
18.75
-3.5
27.5
17
-7.75
-1.5
5.5
D=42mm, d=36mm, L=300mm, a=192mm
2、数据整理
A点:
,
B点:
,
C点:
,
D点:
,
表2:理论值计算结果
A点
B点
C点
D点
0.847
2.883
9.809
2.883
-9.809
-2.883
-0.847
-2.883
-0.643
-0.643
用以上应变值差值的平均值计算如下:
A点:
=
= N/mm2
B点:
=
= N/mm2
C点:
=
= N/mm2
D点:
=
= N/mm2
表3:实验值计算结果
A点
B点
C点
D点
2.02
2.93
5.492
0.7325
-10.62
-2.93
-1.742
-1.3485
-0.497
-----
0.735
17.67
表4: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对误差
A点
B点
C点
D点
138.5%
1.63%
44.0%
-74.6%
8.26%
1.63%
48.5%
53.2%
-22.7%
-213.95%
六、实验总结
1、从表5-4可得,试验数据部分如B点较为理想,但是总体而言相对误差偏大。误差可能有一下几个原因:实验对应变花的粘贴有很高的要求,应变片角度和位置的偏差可能是导致误差的最主要原因,并且试验装置使用的时间较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装饰色彩的魅力小学六年级美术PPT课件.pptx VIP
- 婴幼儿学习与发展 课件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学习与发展.pptx
- 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2-Lesson-2-Was-he-happy课件2-鲁科版.ppt VIP
-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共27张PPT)(内嵌音频+视频).pptx VIP
- 第34章 生物与环境.ppt VIP
-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docx VIP
- SY/T 6597-2018 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规范(标准规范).doc VIP
- 烹饪工艺美术 烹饪图案的类别和基本形式 烹饪图案的类别和基本形式.ppt VIP
- 2025年度济南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答案.doc VIP
- 2024年陕西省西安工大附中丘成桐少年班初试数学试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