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强迫症共病现象概述
强迫症共病现象概述
路英智 张勤峰
【摘要】 共病指在一个患者身上发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疾病同时存在的现象。本文介绍了强迫症的共病,尤以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抽动障碍、精神病性症状、人格障碍为主。
【Abstract】Comorbidity is a phenomenon that two or more than two types of diseases simultaneously exist in one patient. This article aims to sum up the comorbidity of OCD, specializing at depression disorder, anxiety disorder, tic disorder, psychotic symptoms, and personality disorder.
【关键词】强迫症 共病
【Key words】OCD Comorbidity
一、共病简介
共病(comorbidity)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流行病学教授Feinstein1970年提出的,也常被称为并存疾病、同病、合病等,最初的定义为“同一患者患有所研究的索引疾病之外的其它任何己经存在或发生在索引疾病过程中的疾病。以后逐渐演变为既包括同时( simultaneously)发病,所谓横向联系(cross-sectional),也包括先后发病(insuccession),所谓纵向联系(longitudinal)。共病被精神病专家定义为“一人多病”的现象。1980年DSMⅢ首先提出多轴诊断,并规定:若描述病情需求,可在轴I和轴II中作出多种诊断,但仍然保留了等级诊断的原则;ICD-10建议临床医生遵循一个总的原则,即概括临床表现时需要多少诊断就记录多少诊断,当记录一个以上的诊断时,最好将主要诊断放在其它诊断之前以表明其为主要诊断,同时注明其它任何辅助诊断或附加诊断,与诊断目的关系最密切者优先。这为共病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八十年代后,出现了大量关于精神疾病共病现象的研究,各个分类系统对共病的情况有各自的规定,文献报道的共病概念也不尽一致,缺乏可操作性的定义和标准。有专家认为,对于轴内疾病或者症状群,最好还是按照等级诊断的原则,以“一元病论”进行解释,谨慎的使用“多元论”,防止共病在精神科诊断的扩大化。不少专家认为,精神科目前多数的诊断不是病因诊断,而是症状诊断,所以共病实际上是“共症状群”。共病在精神病学领域是一个尚存争议的问题,也是当前精神医学研究的热点,共病到底是两种独立疾病在同一个体共存,还是有别于独立疾病的一种新的疾病种类,或是一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类症状的重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共病研究是有其积极的意义的:(1)几种相互独立的疾病如果能够经常同时存在,可能有其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对研究发病机制有指导意义;(2)如果并存疾病普遍存在,那么排除性的诊断标准的正确性将受到挑战,可能引起诊断标准的改变;(3)某疾病治疗困难,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其原因可能是有并存疾病存在;(4)并存疾病的概念引起了治疗原则的改变,即多种疾病需同时治疗;(5)并存疾病的研究,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有重要参考作用;(6)由于并存疾病的存在,可能是某项究尽管方法相同而结果却不同的合理解释。
强迫症是一类常见的发病年龄相对较早、呈慢性波动性病程的疾病。目前精神科医生普遍认识到强迫症常共患有不属于其基本症状的其他精神障碍。国外大多数研究表明至少50%的患者共患轴I的其他障碍,多数患者至少可达到轴II的一种人格障碍标准,往往给临床诊断及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强迫症共患其他疾病者病情往往更严重、误诊率高、治疗更困难、社会功能缺陷严重、自杀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国内外均报道,强迫症共病尤以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抽动症和人格障碍等居多。所以强迫症的临床评估应该重视共病,对其共患疾病一并治疗。
二、强迫症与抑郁障碍
(一)流行病学研究
强迫症与抑郁的关系一直是临床研究比较多的问题。Weissman等研究者分析了7个国家的社区调查资料,发现强迫症患者具有显著的共患终生抑郁的危险,范围为12. 4%—60.3%。Karno等(1988)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30%的强迫症病人患有抑郁症共病。美国ECA研究表明31.7%的强迫症患者同时伴有抑郁,66%的强迫症患者一生中有过重性抑郁症,85%的慢性强迫症患者有继发的抑郁症状,15%的强迫症患者有原发抑郁。Rasmussen(1986)报道44例强迫症病人,其中80%具有终生抑郁病史,30%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国内袁勇贵等发现,强迫症和抑郁障碍共病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关于市统计局落实巡察组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报告.doc VIP
- (完整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pdf VIP
- 简报 - 九一校实验教学说课比赛.docx VIP
- 高考全国卷2英语真题.doc VIP
- 护理学研究方法 第2版 PPT课件 第四篇 护理研究中的混合方法研究.ppt
- 2020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一等奖实施报告汇报PPT-国一.pptx VIP
- (正式版)B-T 11345-2023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docx VIP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pdf VIP
- IPD研发部产品Charter 汇报模板.pptx VIP
- 2024年江苏省高中数学联赛初赛试题及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