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孤屿论文供参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心孤屿论文供参习

浙江省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调查 ——以温州江心孤屿为例 邵双双 (外国语学院History Protector实践队江心孤屿分队 英本092班) 【摘要】屿,是指江河湖海中四面环水的小岛。孤屿特有的水上气息正使其成为越来越多人假期出行的目的地。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岛上文物古迹的保护也显得尤为重要。浙江温州江心屿与福建厦门鼓浪屿、福建东山县东门屿、台湾台东县兰屿并称中国四大名胜孤屿。温州江心孤屿更以诗之岛之名闻名四方。为此,我们以江心孤屿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采访等形式,通过资料搜索整理,针对江心孤屿保护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为江心孤屿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使其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江心孤屿;历史文化古迹;现状;保护 调查背景及目的 江心屿是温州城市的象征和标志,更是温州历史文化的金名片。然而,由于历史和人为原因,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江心屿文物古迹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以致今日的江心屿面临重重困境。 ?温州第一任摄影家协会会长、“温州刑侦摄影第一人”朱家兴于1955年拍摄的江心屿风光摄影作品,现藏于温州博物馆。 在温州古城重启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对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古迹(这里特指“人文景观”)予以重修、江心孤屿,俗称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是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该屿风景秀丽,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丰富,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历代名贤留有叹咏江心屿著名诗章近800篇江心屿遍布殿堂亭榭,甚古迹,且古木葱茏,风景秀幽,向有“瓯江蓬莱”。江心屿与鼓浪屿,东门屿,兰屿并称“中国四大名屿”。宋文信国公祠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金刚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中殿为正殿,最为壮观。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塑像。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由书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写。寺周古木参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为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宋文信国公祠 位于江心寺东面。南宋德佑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中川寺,作《北归宿中川寺》诗。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义200周年而建此洞。祠内原有文天祥石质雕像和名人题诗碑刻,后被毁坏,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国公造像题记》碑。1981年整修,回廊镶嵌《正气歌》及20块后人凭吊诗词碑刻,并有联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亡国恨;崇词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鸣。  东塔位于孤屿东峰山,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一说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曾毁于兵火,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重建。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径8米余,6面7层,青砖围砌。过去外围层层有平座、栏杆和出檐,内有扶梯直上塔顶,可俯瞰瓯江澎湃,饱览风光旖旎的鹿城全貌。1894年始在东塔山下建造英国驻温领事馆,次年落成。英借口警卫工作需要,强迫温州地方当局拆除东塔内外的飞檐走廓,留下这座中空无顶的塔身。塔顶自然生长一株榕树,无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绿,实为奇观。今塔仍巍峨雄伟,像一座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历史丰碑矗立在东峰之巅。 西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一说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明、清曾多次修缮。塔高32米,底径7米,6边形,7层,中空,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远远望去,碧水兰天,全身披绿的西峰山托着砖红色宝塔,塔刹直入云端,蔚为壮观。就近处,江风吹动四十二个檐角的铜风铃送声,四周枝头飞禽清脆的啼呜,交响成趣。塔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态自然,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塔周围置青石坐凳,万木扶疏,清幽格静,引人遐思。因塔身倾斜,曾于1982年进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风格。   东西双峰崖岩挺秀,自然天成,林木蓊郁,葱葱茏茏,山不高,有东西千年宝塔而得名。攀登陡峭石阶小径,可上山顶观塔。每塔旁立有青石碑二方、古亭一座。游人至此,纵谈古今,神思激越。双塔对峙挺拔,有凌云之势,往来船只,遥见二塔便知已到温州市区,从而双塔亦成温州风光的标帜。1981年东西双塔列为温州市第―批文物保护单位。澄鲜阁2003年市政府拨款184万元,将浩然楼餐馆予以改制,浩然楼得以修复。前几年,江心屿办事处就已经开展把旧城区改建中的古建筑迁至江心屿工作,至今已搜集3座古门台以及许多石、木构件,准备在江心屿东首建瓯越民俗村时使用。将加强与江心屿办事处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