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绪论专用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病绪论专用课件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温病学定义 2、了解温病学发展概况 3、掌握明清温病学形成史 重 点 1、温病与温病学的概念 2、清代温病学家代表及主要学说 一、温病学的概念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学科。 其辨证体系又是临床各科的基础之一,故现将其和伤寒、金匮同归于临床基础学科。 二、温病学的任务 1.阐明温病的发生原因、病理变化、传变规律。从而揭示温病的本质。 2.研究温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从而有效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三、温病学发展概况 (战国-明清) 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时期: 战国——晋唐时期(萌芽阶段) 宋——金元时期(成长阶段) 明清时期(形成阶段)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一)萌芽阶段(战国-晋唐) 特点: 1.对温病有了初步的认识。 2.但温病学尚无专门的著作,有关温病病名、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的记载,均散见于中医历代文献之中。 3.与温病学有关的著作:《内经》、《难经》、《伤寒论》等 1、《内经》有关温病因、证、脉、治的记载。 温病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 2、《难经》有关论述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将温病归于广义伤寒之中。 3、《伤寒论》有关论述: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对温病的概念和特点已有初步的认识。 阳明病治疗的白虎汤、诸承气汤等在温病治疗运用也很普遍 4、晋.王叔和《伤寒例》的论述 王叔和《伤寒例》提出:寒邪“中而即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的观点,提出的伏寒化温说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 提出“时行之气”概念,即非时之气,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对后世创立新感温病和瘟疫学说很大影响。 5、《备急千金要方》的论述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列有温病方十首,其中萎蕤汤治疗风温为后世温病学家加减萎蕤汤的基本方,是用作治阴虚表证的代表方。 战国-晋唐小结 1.对温病已有一定认识。 2.但理论尚较简朴。 3.概念上将温病隶属于伤寒中 4.未有专著。 (二)成 长 阶 段 (宋代-金元) 特点: 对温病理法方药有新的见解,注意到温病与伤寒的区别,逐步摆脱伤寒学说的束缚。特别是在治疗上有所突破,为温病自成体系奠定了基础。 宋——金元时期(1) 韩祗和《伤寒微旨论》批评对仲景方“竟不能更张毫厘”的说法。提出热病可“别立方药而不从仲景方”的主张 。 宋代朱肱、庞安常提出治疗外感病不可拘泥使用古方,而要因人、因地、因病、因时而异。开始有所突破。 宋——金元时期(2) 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认为:“桂枝汤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时用之,无不应验。自江淮间,唯冬月及春初可行。”同时提出应视体质不同而用。 宋——金元时期(3) 庞安时(字安常)《伤寒总病论》: “风温、湿温等温病,误作伤寒发汗者,十死无一生。” “素伤于风,复伤于热,风热相薄则变风温”。而非伤寒论所说的坏病。 宋——金元时期(4) 金元学术争鸣,寒凉派刘河间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并创双解散、防风通圣散等,开清热解毒先河。后世有“伤寒宗仲景,热病崇河间”之说。 宋——金元时期(5) 元末王安道进一步将温病与伤寒区分开来。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故清代医家吴鞠通称其“始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 宋——金元时期小结 对温病的认识有较大提高 逐步摆脱伤寒学说的束缚 为温病自成体系奠定了基础 因此,这一阶段为温病在理、法、方、药上开始有突破,特别是在治疗学方面有了新见解。 (三)成熟阶段(明清时期) 特点: 1.理论日臻完善 2.治疗不断丰富 3.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和方法。 (三)明清时期(1) 明代医家汪石山提“新感温病”之说,认为除了“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伏气温病外,尚有“不因冬月伤寒而病温者…… 此新感之温病也。” (三)明清时期(2) 明末医家吴又可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