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供参习
《中医诊断学》考试要点第一单元??绪论一、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黄帝内经》确立了诊断学的理论依据,记载大量四诊方面的内容,奠定了四诊的基础。《难经》确立了“诊脉独取寸口”的学说。 2、西汉?名医淳于意首创“诊籍”。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4、西晋王叔和著《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5、宋代?施发《察病指南》为最早的诊法专著。 6、元代?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现存第一部论舌专著。7、明?李时珍《濒湖脉学》 8、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脉神章》9、民国?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集历代舌诊研究之大成。10、清.林之翰的《四诊抉微》。11、清?汪宏的《望诊遵经》。二、中医诊断学的原则 1、审察内外: 2、诊法合参: 3、病证结合: 第二单元 问诊问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现在症。一、问寒热恶寒:病人自觉寒冷,加衣近火,不解其寒。多因外邪袭表。畏寒:病人经常怕冷,加衣近火,可减其寒。多因阳失温煦。发热: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全身或局部 有发热的感觉。1、恶寒发热概念:病人自觉寒冷,同时伴有发热的感觉,即寒热并见。意义:恶寒重,发热轻,为外感风寒表证。?发热重,恶寒轻,为外感风热表证。发热轻,恶风自汗,为太阳中风证。?2、但寒不热?概念:但感恶寒而无发热。意义:主里寒证。分类:(1)新病恶寒:实寒证(2)久病恶寒:虚寒证 ?3、但热不寒概念:病人但感发热而无怕冷感觉叫但热不寒。(1)壮热概念:病人高热,持续不退(39°C以上)。?病机:里热亢盛,蒸达于外。意义:主里实热证。(2)潮热概念:指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日哺潮热:热势较高,日哺热甚。属阳明腑实。?午后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属湿温病,湿遏热伏。?夜间潮热:入夜低热,骨蒸发热。属阴虚火旺。??附:日哺热甚,是指申时(下午3-5时)阳明经气旺时发热较甚。身热不扬,是指肌肤初扪不觉很热,但扪之较久即感灼手。骨蒸发热,是自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3)微热概念:轻度发热,热势较低,多在37-38°C之间。意义:温热病的后期和某些内伤杂病。分类:阴虚发热。 气虚。 小儿夏季热。 4、往来寒热:概念: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证的表现。分类:发无定时:属少阳病。?发有定时:属疟疾病。(二) 问汗1、表证辨汗?无汗:为外感风寒表证。有汗: 太阳中风证。风热表证。2、里证辨汗(1)自汗:表现:病人日间汗出,活动尤甚。?意义:气虚、阳虚。(2)盗汗:表现为睡时汗出,醒时汗止。? ?? ?? ???意义:阴虚、气阴两虚。? ?(3)绝汗:表现为汗出量多,津液大泄。? ?? ?? ?? ???意义:亡阳、亡阴。(4)? ? ? ? 战汗:表现:为先恶寒战粟,表情痛苦,几经挣扎,而后汗出。? ?? ?? ???病机:邪正剧烈相争,为疾病转折点。? ?? ?? ?? ???意义:热退汗出脉缓—邪去正安—病情好转。? ?? ?? ?? ?? ?? ???战汗后高热不退,脉来急疾—邪盛正衰—病情恶化。? ? 3、局部辨汗(1)? ? ? ? 头汗:头部或颈部出汗较多。属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或虚阳上越。??(2)半身汗:仅半侧身体有汗,患侧经常无汗,属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周。??(3)手足心汗:病人手足心汗出较多。? ?? ?? ?? ?? ? 意义:阴经郁热、阳明燥热、脾虚失运。??(三)问头身? ?1、疼痛性质(1)胀痛:气滞。(2)刺痛:瘀血。(3)冷痛:寒邪阻络(实证);阳虚(虚证)。(4)灼痛:火邪窜经(实证);阴虚火旺(虚证)。(5)重痛:湿邪困阻气机;肝阳上亢。(6)酸痛:湿邪;肾虚。(7)绞痛:有形实邪(瘀血、结石);寒邪凝滞(胃肠绞痛)。(8)隐痛:阳气不足;精血亏损。2、头痛? ?头痛部位:? ?? ?? ?? ?? ?太阳经—头痛连项? ? 三阳头痛? ?阳明经—前额连眉棱骨? ?? ?? ?? ?? ?少阳经—头侧太阳穴处 ? ?? ?? ?? ?? ?? ?? ?? ?? ?? ?太阴经—头痛晕沉,腹泻自汗? ? 三阴头痛? ?少阴经—头痛连齿? ?? ?? ?? ?? ?厥阴经—巅顶头痛??3、腰痛? ? 肾虚腰痛:腰部绵绵作痛,酸软无力。? ? 寒湿腰痛: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剧。? ? 瘀血腰痛:腰部痛如针刺,固定不移,拒按,不能转侧俯仰。(五)问耳目??1、耳鸣:即耳中鸣响,妨碍听觉。? ???实证:耳鸣如潮,暴鸣声大,按之不减。? ???虚证:耳鸣如蝉,鸣声渐小,按之可减。2、目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