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动车充电系统与动力电池安全规范现况专用课件
EV 系统概述 EV 101 EV 充电系统 EV 动力电池系统 Functional Safety 在 EV 系统扮演的角色 结论 电动车系统 = 电动车 + 基础设施 /wiki/History_of_the_electric_vehicle The invention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is attributed to various people. In 1828, Anyos Jedlik, a Hungarian who invented an early type of electric motor, created a tiny model car powered by his new motor.[1] In 1834, Vermont blacksmith Thomas Davenport, the inventor of the first American DC electrical motor, installed his motor in a small model car, which he operated on a short circular electrified track.[2] In 1835, Professor Sibrabdus Stratingh of Groningen, the Netherlands and his assistant Christoper Becker created a small-scale electrical car, powered by non-rechargeable primary cells.[3] 电动火车(1838) 充电式电动车(1865) 100km/h的记录(1899) 静音 低速扭力 减少碳以及其他污染物排放 动力机构简化 低化石燃料依赖性 由动力来源区分 由动力规模区分 US Japan EU China Taiwan The EV Project Project Get Ready Solar City Small Network Project ChaDeMo French Italy Germany Spian? Uk? China Taiwan HK Mitsubishi I Nissan LEAF Ford TRANSIT connect electric Tesla Roadster Sport 2.5 TH!NK City Coda Automotive Sedan Tesla Motors model S Ford Focus electric BMW ActiveE Fial 500 minicar audi e-tron Honda Fit EV Audi R8 EV Mercedes SLS E-Cell AMG VW Golf Blue-e-motion BMW i3 国际间已经逐渐开始投入电动车系统 目前投入电动车系统的阵营主要为汽车制造商、大型锂电池制造商 电动车目前系统尚未统一,动力来源不同、补充动力方式也尚未统一 一般道路车辆 跑车 依据目前较为成熟的电动车技术,可以先从一般的房车要求下手,为了计算上的方便,我们利用下面的假设与简化、进行各项电动车特性与要求的概略推算,并且不考虑转换效率、摩擦力、热损等因素 功能要求 设计条件 由加速要求推测加速度要求 V = V0 + a * t □ a=108km/h x 1,000m/km ÷10 second = 3m/s2 由加速度与车重,推算推力要求 假设以全力输出10秒钟,推算大约行走距离 在行走距离间所做的功 由总功与总时间,推算平均功率 假设续航力是100km,在达到108km/h后等速前进的时间 如果只需要用马达全功率的1/2就可维持108km/h的定速,全程需要的总能量为 以市售高性能锂电池为例 前例电动车需要的电池总量为 如果电能容量为113MJ,针对理想电池(线性充电)的充电的条件将会是 以行走100KM进行计算 一般的所谓安全电流、电压、功率范围(Nou-hazardous,Class II)的定义是 所以上述的任何一种充电条件都不可能是安全无虞的!! 仅就传导线在进行10分钟快速充电时会产生的热进行考量 充电器 车外充电器 电力输出插座 充电连接线组 充电系统漏电断路器 充电连接线材 电表 接地系统电阻与允许电流 危险区域内产生的接触或是非接触性的电弧 突波、雷击 室外、污染环境 电磁兼容 震动 温差变化大 控制系统稳定性 电动车的电池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