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国主要的气象气候灾害及防御策略.doc

我国主要的气象气候灾害及防御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主要的气象气候灾害及防御策略

我国主要的气象气候灾害概况与应对措施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孟伯 2011年6月 气象气候灾害(Weather Climate Disaster)按并发类型可分为原生灾害(Firsthand Climate Weather Disaster)和次(衍)生灾害(Secondary Climate Weather Disaster),其中原生灾害是指大气或气候反常直接作用于人类生产生活并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或物质损害,如台风、暴雨、洪水、干旱、海平面上升等带来的各种损失;次(衍)生灾害指因气象气候因素引起的诱发性、再生性灾害,如地震和暴雨引起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干旱引起的森林火灾、酸性工业废气引起的酸雨、工业“三废”引起的大气污染等。气象气候灾害按含水量(或降水量)可分为旱灾(Drought)和水灾(Flood),如干旱和洪涝。 气象气候灾害的普遍特点是:种类多、范围广、频度高、持续时间长、群发性突出、连锁反应显著、灾情重、危害大、抗灾难度较大、影响远。 在我国气象灾害以旱灾和水灾为主,旱灾主要包括因干旱引起的缺水或水荒、高温热浪引起的酷暑及干热风、低温冻害、龙卷风、大风灾害、沙尘暴等;水灾主要包括暴雨引发的洪涝积水、热带气旋带来的狂风暴雨、冻雨、冰雹、大范围冰雪覆盖、雪灾、强对流天气带来的短时雷雨闪电、大气污染及浓雾等。 干旱,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有效降水,导致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与吸纳失衡。河川径流量剧减,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气象气候灾害。干旱在全国都有分布是我国影响面最大、危害最为严重的灾害。据统计,我国每年受旱农田达3亿多亩。其中1.2亿亩受旱成灾,造成粮食减产100~150亿Kg,由此造成得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全国有420多个城市存在干旱缺水问题,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个。全国每年因城市缺水而影响的产值在2000~3000亿元人民币之间。 暴雨,指在短时间内持续的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或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起洪涝、山洪暴发、江河决堤等。我国规定,24小时内降水量达到50mm或以上即为暴雨。我国暴雨主要发生区在长江流域,其中以两湖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频繁。 热带气旋(台风),是形成在广阔的热带洋面上的中心高温且低压的强烈漩涡,可造成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等恶劣天气,破坏力很强,主要发生在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台湾等沿海省和地区。 低温冻害,指强冷空气或寒潮入侵造成气温急剧下降且连续多日持续低温导致农作物或畜牲受害或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发生在气候异常年份的西伯利亚寒潮路线上,可贯穿我国北方大部和东南大部分地区。 雪灾,指持续长时间大量降雪并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可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工程,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影响巨大。雪灾主要发生在降雪异常的年份,可波及全国,一般发生在岭南以北地区。 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可概括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进入工业时代后的今天,人为因素是其主要原因。影响我国天气的自然因子中在大气圈内主要是锋面系统的强弱和副高(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强弱及东亚季风环流变化,此外太阳周期活动、火山爆发、厄尔尼诺(EI Nino)现象和拉尼娜(La Nina)现象等也是其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指因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用不合理的生产方式改造自然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大气下垫面的行为。 气象气候灾害的应对措施要从灾前、灾中、灾后入手:加强灾前监测、预报、预警和灾前防御;灾中及时抗灾采取补救措施;灾后要及时重建,安抚受灾人员,医治灾害创伤,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其中灾前的监测和防御举措是平时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括建立工程性的防护场所,设立专项救灾物资储备及相关基金,建立减灾防灾责任机制机构,进行防灾减灾教育与培训,进行常规性的救灾抢险作训等。其次,组织灾后重建工作,医治灾害创伤,安抚民心是必要的,及时恢复生产才能使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灾中抗灾救援也不能放弃,灾情发生后采取补救措施进行有效的救援以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