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考历史 各地模拟分类汇编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华东师大版.docVIP

上海市高考历史 各地模拟分类汇编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华东师大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市高考历史 各地模拟分类汇编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华东师大版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1.(2013·上海模·)朱熹认为人性本似明珠,与天理一致。这种认识直接源自于(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2.(2013·上海闵行一模·31)北京颐和园内有许多含有“仁”、“德”两字的牌匾、条幅,还有以“仁”、“德”命名的建筑物,如仁寿门、仁寿殿、德兴殿、德辉殿等。对上述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 B.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彰显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价值 C.“仁”、“德”思想是欺骗、愚弄人民的封建糟粕 D.“仁”、“德”思想是古代警示统治者的重要道德准则 项3分,、项1分,项0分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我们评价孔子时常常会看到的一句话,这句话(  ) A.以较夸张的口吻肯定了孔子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 B.一定程度上说明孔子对中华文明产生的积极影响 C.准确评价了孔子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与价值 D.以假设的方式表明没有孔子中国文明进展将变慢 项3分,、项1分,项0分 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籯(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5.(2013·上海黄浦一模·11)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C.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6.(2013·上海虹口一模·9)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孔子受到了许多诸侯的拒绝和同时代人的嘲笑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他的宣传方式不利于新旧相替 B.他的主张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 C.他的思想主张不利于稳固统治 D.他的行为方式独立特行遭人忌恨 7.(2013·上海奉贤一模·7)一位先秦思想家评论道: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形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由此,这位思想家属于(  ) 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C.道家学派 D.墨家学派 8.(2013·上海奉贤一模·14)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9.(2013·上海奉贤一模·15)两汉期间,山东的邹、鲁流行一句俗谚:“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这里的“经” 主要是指(  ) A.医卜历算 B.诸子百家C.诗书易礼 D.佛教经典 10.(2013·上海奉贤一模·16)“动之(教育百姓)不以礼,未善也”当属于儒家学说的(  ) A.礼 B.仁 C.义 D.德 11.(2013·上海二模·)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   A.风俗   B.贡赋    C.秩序    D.礼仪 12.(2013·上海黄浦二模·7)“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13.(2013·上海虹口二模·11)《论语·季氏》有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对此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孔子认为商周时期才是真正的“天下有道”既礼乐昌明 孔子认为春秋时期是“天下无道”既诸侯、士大夫执国命 孔子认为社会动荡不安是因为礼崩乐坏亟需恢复礼乐制度 孔子认为贵族世传愈加短暂就是因为天子衰微陪臣当道 14.(2013·上海虹口二模·1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