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技术.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激光技术

一、国外激光技术研究历史和现状相关概念的提出1893年,布卢什提出简单的平面镜谐振腔概念。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受激辐射”的概念。1942年,汤斯 产生微波激射的想法。1950年,光泵。1951年,核自旋能级反转 。微波器件的研制成功1953年,汤斯造出第一台微波激射器。 1954年,巴索夫 与普罗霍罗夫合作,制出一台氨分子束量子振荡器。激光理论1958年,肖洛和汤斯提出了“激光原理” ,发表了关于激光器的经典论文,奠定了激光发展的基础 。1958年,巴索夫提出利用半导体制造激光器的可能性各类激光器的首次研制成功1960年,梅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四能级机制;He-Ne激光器;全固态激光器思想(LED、LD泵浦) 1960~1965年间,巴索夫实现了p-n结、电子束和光泵激发各种类型的激光器。1961年,调Q振荡。1962年,玻璃体激光器;拉曼激光;GE公司的Hall第一台GaAs半导体激光器问世。 1963年发明光纤激光器 。瓦级光纤激光功率输出的技术飞跃在1990年得到了实现,当年一台4瓦的掺铒光纤激光器被报道 。1963年,N2激光器;及紫外激光器。1964年,首次实现全固态激光器输出;离子激光器;染料饱和调Q;锁模激光;CO2激光器;高温YAG连振荡;电子束激励CdS激光器。1965年,化学激光;光参量振荡;色心激光;第一台可产生大功率激光的器件——二氧化碳激光器诞生。1966年,染料激光器问世;第一台X射线激光器研制成功,亚皮秒脉冲(fs)。1968年,巴索夫还利用大功率激光器产生了热核反应;麦道公司全固态Nd:YAG 1064nm激光器1.4mW。1970年, TEA CO2激光器(横向激励);Xe2准分子激光器;气体动力激光器;室温连续半导体激光器;光激励远红外振荡。1971年,环形染料激光器。1972年,波导激光器。1973年, DFB半导体激光器(分布反馈)。1974年,连续色心激光器。1976年,自由电子激光。1977年世界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器问世。1980年,光孤子。1981年,飞秒脉冲激光。1982年,阵列半导体激光器。1984年,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BBO晶体(硼酸钡)透紫外非线性晶体(中国人发明);自发辐射调射线放大 。1985年,D. L. Spies第一台高效全固态激光器。利用单管LD作端面泵浦源,激光介质Nd:YAG棒长1cm,采用平凹腔结构,泵浦功率220mW时,得到80mW的1064nm TEM00激光输出,光—光效率37%,总的电光转换效率8%。 1986年,光纤放大器;钛宝石连续波长可调激光器。1990年,美国研制成功畸变量子阱激光器,开关速度达280亿次/秒,这是激光器有史以来达到的最高速度。1989年, LBO (硼酸钾晶体)非线性透紫外(中国人发明)。199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研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小的半导体激光器,直径只有2至10微米。在一个大头针的针头上,可以装下1万个这样的新型半导体激光器。?1992年,日本推出一种高输出半导体激光器,特点是服务寿命长,在室温下可连续工作5000小时。199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制出第一台原子激光器。 二、中国激光技术发展初期发展1961年夏,王之江主持,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在长春光机所) 。1963年 ,邓锡铭等第一台He-Ne激光器 ;干福熹等掺钕玻璃激光器 ;1963年 ,王守武等 ,GaAs同质结半导体激光器 1964年 ,万重怡等 ,脉冲Ar+激光器 ;用激光演示传送电视图像,实现3~30公里的通话。1965年 ,王润文等 ,CO2分子激光器 ;激光打孔机成功地用于拉丝模打孔生产,获得显著经济效益;激光视网膜焊接器进行了动物和临床实验 ;研制成功激光漫反射测距机(精度为10米/10公里)1973年5月首次在低温固氘靶、常温氘化锂靶和氘化聚乙烯上打出中子。1974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多程片状放大器,把激光输出功率提高了10倍,中子产额增加了一个量级。在国际上向心压缩原理解密后,积极跟踪并于1976年研制成六束激光系统,对充气玻壳靶照射,获得了近百倍的体压缩。这一系列的重大突破,使我国的激光聚变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也为以后长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1984年,BBO晶体(硼酸钡)透紫外非线性晶体(中国人发明);1984年,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BBO晶体(硼酸钡)透紫外非线性晶体(中国人发明)1989年, LBO (硼酸钾晶体)非线性透紫外(中国人发明)谐振腔工作物质激励源一、激光器的基本组成激光器的组成:工作物质+谐振腔+激励源小结工作物质是核心;激励源:实现粒子数反转;谐振腔:正反馈+选模激光器的分类根据工作物质的形态分类:固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