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资料.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像山那样思考资料

( 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 背景介绍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 重点字词 嗥叫(háo) 驯服(xǜn) 蔑视(miè) 迸发(bèng) 湍急(tuān) 艾蒿(ài hāo) 疲惫(bèi) 饿殍(piǎo) 蜿蜒(wān yán) 毛骨悚然(sǒng) 拾遗:①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如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②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如拾遗补阙。 蜿蜒:①蛇类爬行的样子。 ②(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蠕动:像蚯蚓爬行的样子。 饿殍:饿死的人。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衷”也做“中”。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 作者观点 (一)作者的“土地伦理观”思想的精髓。 土地伦理思想精髓:认为土地不仅仅是土壤,它还包括气候、水、动物和植物。人只是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一员,人类必须改变他在共同体中的征服者的面目。这个共同体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它继续存在的权利。 “土地道德就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利奥波德 (二)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作者这种思想的进步性。 吴伯箫的《猎户》歌颂的一个人物——打虎英雄董昆。这篇文章作者写于1962年,我们读这篇文章一直到90年代。可见在中国的60年代一直到90年代,我们还一直在受着“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这种思想的教育。而作者的这篇文章写于40年代,相比较于利奥波德的思想,我们中国的生态意识不知落后了多少年。可见,作者的这一思想对人类的发展将具有很大的意义,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三)名人名言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 环境破坏案例 (一)食物链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 1.河北省北部地区,在麦收时节,据统计,每亩麦田约有50~100只青蛙,一只青蛙一天可食20~200只害虫。因此,依靠这种天然的“除虫剂”——青蛙,基本上可以控制害虫,保证小麦的收成。近年来,由于有些人大肆捕捉青蛙,不到几年,该地区蛙类几乎濒于绝灭。结果害虫大肆繁殖,造成小麦等农作物受害。这就是人们出于眼前的利益捕捉蛙类,切断了蛙类——害虫——小麦之间的食物链,打破了麦田的生态平衡,结果害虫四起,造成农作物减产的严重损失。 2.1859年一个英国人在澳大利亚放养了13只兔子用以打猎,繁衍至今已产生了6亿只后代,这些兔子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导致其他种类野生动物面临饥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 (二)人类保护环境的举措 1.2006年,在第25届“全国爱鸟护鸟周”活动启动之际,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刘迺发指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鸟类种群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在长期跟踪研究鸟类种群数量变化的过程中,刘迺发教授发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是造成鸟类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刘迺发教授说,环境破坏主要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的生态环境破坏,指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得鸟类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全球变暖,导致鸟类改变迁徙路线,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不适而死亡。而鸟类种群数量减少更主要的原因是微观的环境变化,这种变化以人类的干涉、破坏为主。比如人类活动破坏湿地,湿地面积减少,使得在湿地环境下生活的水禽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农作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鸟类吃了带有毒性的化学物品,鸟蛋含钙减少,繁殖后代的数量和质量下降,从而导致种群减少;还有草原牧区大量使用化学药物灭鼠、灭兔,猛禽类吃了带有毒性的老鼠、兔子等食物,就会二次中毒身亡。 为改变人类活动破坏自然环境、导致鸟类种群数量非正常减少的现状,刘迺发教授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专门法律,以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种群。 2.2006年为促进中国南方最大水系——珠江流域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中国将在珠江流域实施禁渔期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