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地质概况
第一章 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质特征
孤岛油田馆陶组油藏位于凹陷中部的一个继承性潜山隆起带之上,其潜山构造带北北东向展布,周围被三个洼陷包围,西北为孤北洼陷,东北为五号桩洼陷,南为孤南洼陷。这三个洼陷是良好的生油洼陷,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生油岩系主要是新生界下第三系的沙三下和沙一段,其次是沙四段、沙三上、沙二段和东营组。
孤岛油田是一个以披覆背斜为主,并兼有断鼻、滚动背斜及地层超覆等多种圈闭类型,以馆陶组储集层为主,兼有奥陶系、沙河街组、东营组、明化镇组等多套含油气层系的复式油气聚集体。油藏构造为一简单的披1,闭合高度120米,闭合面积80平方千米,构造顶部倾角30分—1度30分,翼部稍大,为2—3度;同基底凸起一样,西翼陡,东翼缓,其南北分别为近东西走向的同沉积大断层(图1-2)。
南北两条大断层断面陡、断距大,对孤岛油田的油气聚集起着控制作用,断层的走向均自西向东,由北东向转为东西向。构造北翼孤北大断层倾向北西,倾角60—70度,落差45—150米,自西向东落差由大变小,延伸长度16.4千米;南翼孤南大断层倾向南东,倾角60—70度,落差15—120米,自西向东落差由小变大,延伸长度16.1千米。
主力含油层馆陶组上段,储量大(占油田储量的95.2%),丰度高(450万吨/平方千米),油层埋藏浅(埋深1120m~1250m)。主要油藏类型为以疏松砂岩为储层的构造层状油藏,油气聚集受构造控制,各主力含油层均大面积分布。油源来自周边的渤南、孤北、孤南及富林等洼陷的沙河街组生油层,沿不整合面及断层进入储集层。
二.油藏地质特征
整个孤岛构造南北两条边界断层之间为油田的主体部分,根据原油性质和油层分布划分为中一区、中二区、东区及西区,中一区在构造顶部,是一个较宽广的平台。南翼大断层西段以南为孤岛南区(图1-1)。
渤64块位于孤岛南区东侧,属于潜山批覆构造的南翼,基本地质情况与孤岛主体其它几个区相似。当然,由于该区处在构造边缘,属于油水过渡地带,尤其是馆5、6砂组处在稠油环上,油水关系比较复杂。
图1-1孤岛油田开发分区图
1.地层发育特征
全区馆上段地层厚427~470米,为一套由粗到细的砂泥岩组成的正旋回,横向上分布稳定。按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原则,又将本区的馆上段自下而上分为六个砂层组(表1-2)。
在孤岛地区,馆上段为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互层,砂岩以细砂岩为主,厚约230~250m。油气主要分布在馆3、4、5、6砂层组,馆5、6砂层组有少量稠油分布。
馆1+2砂层组主要为一套泥岩,夹少量薄层粉细砂岩透镜体,地层厚度70~76米;馆3、4、5、6砂层组为砂岩与泥岩互层,向下馆5、6砂层组出现中粗砂岩,馆3地层厚度58~63米,馆4地层厚度43~54米,馆5地层厚度60~70米,馆6地层厚度73~80米(表1-2)。
表1-2 馆上段地层特征
分 层 地层厚度(m) 岩 性 待 征 Ng上 1+2 70~76 主要为一套泥岩。夹少量薄层粉细砂岩 3 58~63 主要为泥岩夹细粉砂岩 4 43~54 砂岩与泥岩互层 5 60~70 砂岩、粉细砂岩与泥岩互层 6 73~80 中粗砂岩。细砂岩夹泥岩为特征
2.油藏基本特征
馆上段油藏饱和压力高,油稠,地层水矿化度低。油层为高孔高渗疏松砂岩,油田注水开发时易出砂。油层平均孔隙度以馆1+2砂组最高(35.1%),向下逐渐降低,馆6砂组最低(32.1%);平均空气渗透率馆6砂组最高为3118×10-3μm2,其余各砂层组比较接近,一般1350×10-3μm2,平均在1264~1673×10-3μm2之间(表2-4),油层产能高,岩石颗粒表面润湿性属强亲水(图1-2)。
原油为重质油,密度大,地下相对密度为0.888~0.925,含蜡量低,凝固点低。原油分布规律为顶稀底稠,地下黏度为30~130mPa.s,平均108.5 mPa.s,油水黏度比236。各主力油层为相互独立的油水系统,随着深度增大,原油黏度和密度增大,在构造顶部为低黏度稀油。
地层水为NaHCO3型,矿化度较低,一般2797~12449mg/l,随着深度增大,矿化度增大。
二.开发历程及开发现状
孤岛油田南区馆上段油藏1971年11月投产,1976年注水开发,到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具有十分丰富的油藏地质、钻井、取心、测井、油藏工程、开发动态等基础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基础。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该区位于孤岛主体以南,多年来,相对其它主体开发区来看,对该区的基础地质研究还存在不足,在构造解析上,受地震资料等影响,存在很大的争议,一直没有一个很合理的构造解释,另外地层划分和对比,储层结构分析还停留在小层的级别上。所有这些问题,加上河流相储层内部结构的复杂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