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中国诗!专用课件
如何把握文中的关键词 (1)要注意情感脉络句,这类句子贯穿全文且具有独特意味,是作者情感产生的缘由和过程,把它们连缀起来就是文章的脉络; (2)要注意画龙点睛句,即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他们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 (1)关注论点句,这类句子一般是一个判断句,观点鲜明,独立性和概括性很强,可能出现在开头和结尾,也可能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2)分析句,即论据之后的“分析”语句,应将它与论据后面的“叙述”语句区分,因为这可作为分层的依据; (3)此外还有过渡句和过度段 说说下列比喻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1、中国人 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引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以个印度愚人要往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2、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3、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合作探究 探讨本文的论证方法 1.对比论证 2.例证法(征古今引中外) 钱钟书在中国近代学者中,对于中西文化了解最为透彻的一个人。他博引古今,旁征中外。有人称之为文化昆仑。 3.比喻论证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说说他们的异同点(请从写景方法、情感、意境几个方面阐述)。 田 园 乐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归, 莺啼山客犹眠。 相同点 都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色,如夜雨、啼鸟、落花等,还写了人们的迟起。 2.表达的感情不同。孟诗的《春晓》表达了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思想感情;王诗的《田园乐》表现了诗人喜好静寂,闲适恬静的心境 。 3.意境不同。 孟诗的《春晓》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早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以用“春意闹”的“闹”字来表现;而田园乐最后才写到春 “眠”,花落莺啼反衬出山客的居处和心境的宁静,其意境主要表现在“静”上。 * 山居秋暝 ︵唐﹒王维 ︶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谈中国诗 ——钱钟书 学习目标: 1.了解钱钟书及其主要作品; 2.熟识中国诗歌特点,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基础积累 精髓(suǐ) 一蹴而至(cù) 轻鸢(yuān) 叫嚣(xiāo) 颦蹙(píncù) 撩人(liáo) 数见不鲜(shuò xiān) 纯粹/鞠躬尽瘁/荟萃/憔悴/猝然 空中楼阁: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或虚构的事物。 运用关键词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首先需要找出相应段落的中心句。 1、记叙文: (1)留心段首起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的句子 (2)文中起标志性作用的句子 (3)过渡句也是不可忽略的。 2、说明文: 3、议论文: 1.中国诗讲究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3.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4.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中国诗所具有的特点 5.中国诗的内容和西洋诗无甚差异。 中外诗歌的异同 1.诗史 外国:史诗——戏剧——抒情诗 中国:抒情——戏剧——无史诗 异 2.篇幅 外国:诗的篇幅越短越妙 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长诗比起外国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 同 3.韵味 外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 中国:言有尽而意无穷 同 4.风格 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 中国:笔力轻淡,词力安和——像良心的声音又细又静 异 5.内容 中西诗不但内容丰富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暗合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 同 说说下列比喻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