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鱼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甲鱼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鳖俗称甲鱼,学名中华鳖。鳖在动物分类学上属爬行纲,鳖科。鳖蛋白质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矿物元素含量丰富,具有显著的防癌和抗癌作用,是优质低胆固醇食品。它是超级药食同源的功能性保健食品。
一、中华鳖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鳖是一种利用肺呼吸的爬行变温动物,适宜生长温度20-35℃,最适生长温度27-33℃。自然界,水温降至20℃,食欲和活动逐步减弱,15℃左右停食,12℃左右冬眠。有晴天“晒盖”习性。鳖属杂食性,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人工配合饲料的稚幼鳖饲料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50%,成鳖45%。人工养殖密度过大或饵料不足时会相互撕咬、残食。
二、中华鳖生态养殖基本要求
1、选择的鳖种必须来自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太湖流域的原种亲鳖或子一代良种鳖。
2、采用的养殖模式及环境条件,能满足中华鳖的生活习性,使之正常生活、生长发育和繁殖。
3、养成的商品鳖不受任何污染,也无药物残留,其口感和风味接近野生鳖,符合绿色食品要求。
三、生态养鳖的内容和方法
(一)建址选择
水源良好,无污染,环境安定。建筑防逃设施。
(二)鳖种养殖
1、苗种应选择“江南花鳖”等品系,规格要求出壳4克以上,活动能力强,体形丰润有光泽。通过放养早苗、加盖塑料簿膜,当年底或次年5月中下旬可养至150克左右。放养密度10-50只/平方米。鳖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洗3-5分钟或5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洗1-2分钟。
2、在鳖种养殖阶段以配合饲料为主,配以10-20%鲜活鱼(冰鲜鱼)和2-3%的新鲜蔬菜。当鳖规格长至50克以上时,逐渐过渡到全天然饵料投喂。
3、根据鳖的生长,水位从10-50厘米作相应调节,水质要求肥、活,透明度20-30厘米,水色呈黄褐色,经常加注新水。
(三)成鳖养殖
1、鳖种放养。5月中下旬,外界水温稳定在26℃以上,选择晴好天气放养,规格150克左右的放养3-5只/平方米;规格250-350克的放养1-2只/平方米。放养前必须消毒处理。
2、自我配套的吃天然饵料的鳖种仍继续投喂天然饵料;如鳖种尚吃配合饲料的,仍然需要逐渐过渡到全部吃鲜活饲料的驯化。鲜活饲料日投喂量为鳖体重的10-20%。
3、成鳖池中栽培占总面积25-50%水草,均匀条状分布,既可调节水质,又为鳖提供栖息场所。
4、保持稳定的水环境,要求水质肥、活、嫩、爽,透明度在25-35厘米。水色褐绿色为宜。
5、适当放养花白鲢鱼种和抱卵青虾,有利于调节水质,为鳖提供活饵料,又提高养殖效益。亩放活螺蛳30-100千克。
四、鳖病防治
1、鳖池、工具、鳖体消毒。
2、每隔10-20天在鳖池中泼洒超能活性碘或二氧化氯消毒。
3、每隔一个月左右口服广谱性中草药(大黄、板蓝根、穿心莲等)一次,每次3-5天。
五、中华鳖生态养殖中几种添加剂的应用,在中华鳖生态养殖中,适当应用一些无公害添加剂可以促进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1、鳖用中药添加剂。可促进鳖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饵料利用率。添加量为饲料量的0.2%。
2、大蒜素(或大蒜)。对病原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大蒜用量一般按饲料量的2-4%左右。大蒜素,其饲料中的有效含量25-55毫克/千克。
3、活力促长素。是优良的水质改良剂和饲料添加剂,有促生长、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外用全池泼洒,间隔15天左右一次,在使用中不能与抗菌素、氯制剂等混用;内服为饲料量的2g拌料1kg。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抑制有害微生物,可激活鳖体免疫功能,直接吸附病原菌,起到清洗肠壁上病原菌作用。
一、病毒性增生物1.病原:疱疹病毒2.症状:患病鳖身体各处(以背甲为严重)可见白色的石蜡状增生物。患处最初呈白雾状,以后逐渐增大、增厚,甚至布满整个背甲,病鳖食欲下降,甚至不食,伏于食台,不怕惊。内脏呈现败血症,肠内无食物。3.流行情况:本病主要流行在夏、春、秋季,冬季温室亦可发生。难治疗、死亡率高,特别是稚鳖,死亡率可达90%以上,幼鳖、成鳖均可感染。4.诊断方法:本病与白斑病类似症状,所不同的是石蜡状增生物易脱落,脱落处皮肤渗血。白斑不可能有那么厚,面积也不会如此大。养殖水藻类丰富、透明度很低时也会发生该病。?5.防治方法: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关健。由于病因为病毒,因此防治中主要是体表消毒处理、增加营养、提高抗病力。外用药:等含氯防毒剂,每日一次,连用7-10天。内服药:增加鲜活饵料(如猪肝、鱼等),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及或磺胺药等,连用7-10天。二、出血病1.病原:如果把输入苗种的咽喉、肠、肝脏等的组织磨碎,并经过滤的液体进行接种时,发生了跟出血病的症状相同的鳖。因此,病毒可能是病原体。同时,亦有细菌的并发。2.症状与病理变化:患出血病的鳖,死前口鼻流血,将躯体拿起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