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孟子两章》课件
* * * * * *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1.孟母三迁 起初住在墓地旁边,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接着搬到市集,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又搬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最后搬到了学校附近,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于是在此居住了。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2.断织喻学 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读书,而是惰于修身养德,今后就不可以远离祸患,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喻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孟子从此旦夕勤学,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1.米粟非不多也( ) 2.亲戚畔之( ) 3.舜发于畎亩之中( )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5.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6.行拂乱其所为( ) 7.法家拂士( ) 8.曾益其所不能( ) quǎn yuè gé f ú bì z ēn g sù pàn 1.亲戚畔之 2.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虑。 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通“弼”,辅佐 曾 通“增”,增加 “畔”通“叛”,背叛 “衡” 通“横”,梗塞,不顺 舜发于畎亩之中 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 发闾左谪戍渔阳 发 国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兴起,被任用 开放 表露,表现 征发 国家 国都 国防 1.默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思考以下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3)本文反应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思想? (4)本文主要是谈战争还是政治?为什么? (1)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举战争中的实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并由此而类推到政治上,治国需要“人和”;最后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借战争谈政治,孟子想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施行仁政,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 (3)“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2.默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事例,运用什么样的句式? 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这六位历史名人的事例;运用了排比句式。 (2)这几位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 他们都出身卑微,历经了苦难的磨练,都在艰苦的环境中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作为,成就了一番事业。 (3)分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句的作用和含义。 该句承接上文的事实,得出结论: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练,并指明了磨练的益处:一、是培养坚定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够发展个人的才能,即治理天下的能力。 (4)请概括“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论述的道理。 这个句子主要论述了“人处于困境才能够奋发,国无忧虑则往往会遭到灭亡”的道理。 (5)请找出点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并翻译该句。 点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翻译: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3《美丽的小兴安岭》PPT课件-梁润兴.ppt
- 人教版三年级小学语文上册 7、8单元作文集锦.doc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平行四边形教案.doc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森林与小鸟》.ppt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ppt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ppt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8套.doc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课件.ppt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教案.doc
- 人教版九下.doc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