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纲版】2012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精品第1单元-地球和地图详解.ppt

【全国大纲版】2012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精品第1单元-地球和地图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讲 │ 要点探究 (1)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可能是(  ) A.46 m B.65 m C.60 m D.50 m 20(2)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8 m B.21 m C.46 m D.40 m (3)有关P、Q两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P地为洼地,Q地为山峰 B.P、Q两地都为洼地 C.两地的海拔是P≥50m、Q≤60m D.P地海拔介于50m~60m之间,Q地海拔介于60m~70m之间 第2讲 │ 要点探究 例4 [解析] 本题典型的考查了本探究点涉及的知识点,同时考查了两等高线间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特点。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50m,60m)。利用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n为相交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H为陡崖相对高度),可以计算出该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20m,40m)。运用等值线中“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可以分析40m<P<50m,60m<Q<70m,所以P地为洼地,Q地为山峰。 [答案] (1)D (2)B (3)A 第2讲 │ 要点探究      读右面等高线图(单位:米),关于c处高程的判读,可能的是(  ) ①148米 ②156米 ③168米  ④178米 ⑤188米 ⑥198米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第2讲 │ 要点探究   变式训练  [解析] 该图的等高距为20米,根据等值线的规律,c周围的等高线数值可能为160米,也可能是180米,若是160米,则c值在160~140之间,若是180米,则在180~200之间。本题考查的判定规律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答案] C ? 探究点五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第2讲 │ 要点探究 水系特征 水文特征 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②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③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 ④山谷常有河流发育,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 ②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③河流流量与流域面积和所处迎(背)风坡有关; ④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展开的冲积扇 流流速大;  注意:水库(水电站)坝址宜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有较大的集水区域,库容大 第2讲 │ 要点探究 2.气候特征判断与应用 分析等高线与气候特征关系应结合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降水和气温差别)等因素。 ①相对高度较大处应考虑气温的垂直变化,对流层下部的垂直变化率为0.6 ℃/100 m。 ②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易成雾,造成污染。 第2讲 │ 要点探究 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海滨浴场 海滨缓坡沙岸 农业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阴坡、阳坡)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如平原→耕作业,山地、丘陵→林业、畜牧业 选线 区位应用  ①铁路公路线充分考虑短线、低缓坡、少过河建桥,避高寒、沙漠、沼泽、冻土、地下溶洞等; ②引水线路的选择应遵循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的原则;③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第2讲 │ 要点探究 海滨浴场 海滨缓坡沙岸 定点或面 区位应用     ①工厂区要选河流下游,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地基坚实,等高线稀疏的地形平坦开阔处;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选择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盆地不宜);②港口区应考虑选择在港阔水深、不淤不冻、风平浪静的港湾; ③气象站应选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处; ④疗养院应选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盆地山谷不宜) 第2讲 │ 要点探究 例5 [2010·江苏地理卷] 右图 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1)~(2)题。 (1)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 A.KLOP线 B.KMOP线 C.KMNQ线 D.KRQ线 (2)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 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 合理的路线是(  ) A.KRQPT线 B.KMNQPT线 C.KLOPT线 D.KST线 第2讲 │ 要点探究 [答案] (1)B (2)D 例5 [解析] (1)山脊是两个河流流域的分水岭,山脊处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L南侧是山脊,L两侧的水均流入甲河,排除A项;Q、R北侧的水都不能流入甲河,排除C、D。沿KMOP线为山脊,是两河的分水线。 (2)按照“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的要求,选择等高线分布比较稀疏的线路。 第2讲 │ 要点探究 [点评] 运用等高线及其剖面图确定“点”、“线”和“面”时,一方面要明确等高线及其剖面图特点及其对地形的影响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