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7《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讲义
毛岸英简历: 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长沙; 1930年10月母亲被捕入狱,岸英也进牢房,目睹了母亲 牺牲前的惨烈; 1931年4月起三兄弟流浪上海街头整整五年,其间岸英 做过学徒,捡过垃圾,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 1936年和弟弟毛岸青到苏联学习,任少先队大队长; 1939年加入共青团并任支部书记; 1946年回到延安去乡村劳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春任工厂党委副书记; 1950年10月,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1月25日壮烈牺牲。 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对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此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全国开展了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国人民以实际行动热情地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发动了5次攻势战役,把敌军赶回到了三八线附近,扭转了战局,为停战谈判和取得朝鲜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此后,又经过两年的时间,中朝军队以革命的两手对付侵略者的反革命两手,终于迫使美国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多人,其中美国侵略军39.7万多人,击毁敌机、敌舰和缴获各种战略物资无数。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本质,鼓舞了我国人民独立自主建设新中国的信心。 【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借助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青山处处 埋忠骨 , 何须马革 裹尸还。 拟定 勋鉴 殉职 奔赴 踌躇 黯然 嘛 词语理解: 忠骨:英雄的遗体(课文指毛岸英烈士) 拟定:起草制定。 勋鉴:给有功德的人看。 殉职:因公务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 落的样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的爱子( ) 在( ) 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 ( ) ,这时彭总请求把岸英的遗体 ( ) ,而朝鲜的首相今日成却要求把岸英( ) ,最后主席还是作出了把儿子的遗体埋在( ) 的决定,在电文稿上写着( )。 毛泽东 毛岸英 抗美援朝 极度悲痛 运回国 葬在朝鲜 朝鲜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把自己深受感动的或特别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感动、为什么喜欢?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自然段旁边。 【第四自然段学习目标】 (第4自然段)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主席为什么整天都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你还从哪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动作描写) (第5自然段)“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第7自然段)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第7自然段)“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我见见遗体吧!”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第八自然段)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毛泽东收到了两封意愿截然不同的电报,经过痛苦的抉择,主席决定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毛泽东不愿让自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