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甫《登高》公开课ppt课件讲解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初唐、盛唐、 中唐、晚唐 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 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 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陈子昂 王维、孟浩然 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 李白、杜甫 元镇、白居易 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李商隐、杜牧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年长。 ——韩愈 诗歌风格: 李白:豪放飘逸 杜甫:沉郁顿挫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 他们在杜甫父亲杜闲的家里相识,两人不仅有诗歌的往来,而且共度过一段美好时光。李白与杜甫相会是在李白因触怒权贵放归山林时。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的情形是:“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两人可谓一见如故。李白当时已经是诗名远扬的大诗人了,而杜甫还默默无闻。性格孤傲的李白和杜甫应是很投缘的。后来两人各奔东西,但有诗互相寄赠。 《杜甫诗集》可以见到10来首,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等。但李白写给杜甫的,找遍了《李白集》也只见到三首即《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登高 ——杜甫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 作者介绍 杜甫介绍 杜甫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主要作品有:《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杜甫画像 杜甫草堂 这首诗作于唐代大历二年 (767) 秋天,杜甫客居夔州 ( 今四川奉节 ) 期间, 距他去世只有三年时间。此时唐王朝内忧外患,而诗人也身患严重的肺病,生活困顿。这一年的重阳,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来饮酒,不料这位亲戚因事没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写作背景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诵读、理解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悲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进入这首诗,看看诗人是如何抒写“悲”情的? 思考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鸟儿。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 天高 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灵的。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听到它的叫声让人感到非常悲凉。 鸟儿在急风中不住盘旋,或许是因为饥饿在寻找食物,或许是因为无家可回。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儿。 体会作者心情 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啸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仿佛就是一只孤鸟,凄楚、忧伤、悲哀、绝望。 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两种景物:落木、长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鉴赏颔联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空间在横向纵向无限扩大,不仅使世人联想到无边落木之声,不尽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气势磅礴,沉郁悲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状悲之广(范围上) “不尽长江滚滚来”:言悲之多(数量上) 万里: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作客:客居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登高都是一家人去的,且登高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 鉴赏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客居他乡)之愁也; 常作客,久旅(长期漂泊)也; 百年,暮齿(晚年)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