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能力训专练题之原因影响.doc

高三历史能力训专练题之原因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能力训专练题之原因影响

高三历史能力训练专题之分析原因、影响类 方法指导: 原因、影响分析与评价 (一)原因分析方法指导 一、命题用语解释: 1、背景要素:原因类 1)根本原因:指在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种原因中,起决定作用,影响全局并处于支配地位的必然性的原因。一般从历史事件的本质的深层次的因素去分析,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阶级本性、内因等方面。 2)直接原因:又称近因。 3)主要原因:在各种原因中最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针对次要原因而言。 4)主观原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因素 5)客观原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在因素 2、背景要素:目的和条件类 1)、目的、根本目的、直接目的、主要目的:实质上也是原因,只是在语气上表现得较为直接、较为主观些,也是主观条件。可参照原因来分析。 2)、条件:也可分为根本条件、主要条件、次要条件、内部条件、外部条件。 二、几种常见的历史原因分析方法 1、根本原因 1)、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 2)、生产关系层面的从生产力入手 3)、上层建筑层面的从经济基础入手 4)、社会意识层面的从社会存在入手 5)、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 2、具体原因 例:1、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1) 生产力因素 2)生产关系因素 3)上层建筑因素 4)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交流) 5)社会环境因素 6)地理条件因素 例:2、分析中国古代发展的原因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民族关系 4)、对外关系 5)、前代的基础 例:3、分析实现国家统一的原因 1)、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思想文化 4)、民族、地区关系 5)、核心力量 6)、领导者素质 例:4、分析改革成败的主要原因 1)、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2)、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4)、看国际环境 5)、看改革者的素质 例:5、分析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原因 1)、看性质 2)、看领导 3)、看斗争主体 4)、看其它因素 例:6、分析某一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经济是否发展繁荣,生产工具是否有新的发明; 2)、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 3)、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发展; 4)、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5)、文化交往因素:民族间、中外间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因素。 6)、文化的连续性 7)、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 (二)影响分析方法指导 1、一分为二辩证分析: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积极意义、消极意义); 2、对古代史历史事件:一般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五方面分析影响。 3、对中国近现代史历史事件:国内影响: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 国际影响。 4、对世界近现代史历史事件:对本国政治、经济的影响;或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影响; 对他国的影响; 对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影响。 巩固练习 1:每一声呐喊都是时代的强音,每一次呼号都是智慧的结晶。标语、口号作为意 识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它不但折射着时代精神,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本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60 集历史文化 类专题片《口号振奋中国》串起了中国近现代发展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 年 7 月,中国同盟会通过以 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 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1906 年孙中山首 次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 20世纪初, 我国社会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请依据史 实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10 分) 2、材料三: 材料四:1949年之后的 2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从 10.64%增长到 18%,仅仅增长了 7.36%。1978—1986年,城市化率从 17.6%上升到 24.5%。到 2001年,城市化率上升到 37.37%。社科院研究报告称 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 43.9%。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历史原因。(6分) (4)材料四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 (8 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

文档评论(0)

sfd3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