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姜堰中学2010届高三地理教学案二
大气环境
一、命题分析
大气是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环境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它与其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使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大气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气候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二、考点精讲
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 作用 干洁空气 氧 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 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有减弱氧化的作用 二氧化碳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材料;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有保温效应 臭氧 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 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水汽 水汽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固体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 (2)垂直分层
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②各层的特点及原因:
分层 厚度 特点 运动 与人类关系 温度变化 原因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 50-80千米迅速下降;80千米以上迅速上升
高空电离层物质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 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 臭氧吸收紫外线故上热下冷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有纬度和季节上的时空变化(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千米;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故上冷下热, 对流动动显著 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类就生存在对流层底部
2. 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总结
削弱比重 作用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削弱的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实例 19% 吸收 臭氧(平流层)、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紫外线、红外线 有选择性,对可见光吸收很少,可透射到地面 大气成分的比例一般较稳定,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变化不大 34% 反射 尘埃、水滴、云层、较大颗粒尘埃 各种波长的辐射同样被反射 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云层越厚,反射越强,是最重要的削弱方式 ①阴天,白天的气温一般不高,②世界上最高气温不在赤道,而在20°N—30°N沙漠地区 散射 质点是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可见光短波(蓝青紫光) 向四面八方散射,有选择性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质点是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 各种波长同样被散射 (2)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保存了热量。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地球外衣”的作用。
3. 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特点 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方向 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 与等压线垂直,高压指向低压,不因风向而变化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大小与物体水平运动的速度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正弦值成正比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与地面状况呈正相关,(山区大于平原,陆地大于海洋) 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夹角大小与摩擦力大小成正相关) 4. 全球性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及表现
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形成因素:①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
形成及分布:包括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画图说明:
近地面表现:近地面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影响:影响全球降水分布,如四个降水带的形成: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影响部分地区气候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
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产生的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环流控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很多气候类型的形成均与此有关,如: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时间 温度 气压 切断气压带 实 际 气压情 况 北太平洋 亚欧大陆 北大西洋 7月 陆高海低 陆低海高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 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亚速尔高压 1月 陆低海高 陆高海低 带极地低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全年度上海各种展会信息一览表供参习.doc
- 2011保利地产财务报告分析---专用课件.ppt
- 20111011结构第一第二章专用课件.ppt
- 2011公务员考试常识供参习.doc
- 2011八校联考语文供参习.doc
- 2011全国高考语文2答案供参习.doc
- 2011《世纪金榜》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1-5地球的圈层结构专用课件.ppt
- 2011关于华北油田分公司“1.19”盗油失火案情况通报供参习.doc
- 2011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精品复习资料十二供参习.doc
- 2011中国电信天翼3G年度整合推广思路-131P专用课件.ppt
- 实施指南《GB_T41906 - 2022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实施指南解读》.docx
- 实施指南《GB_T41976 - 2022 停车设备智能控制与管理系统》实施指南.docx
- 实施指南《GB_T41979.5-2022 搅拌摩擦点焊》实施指南.docx
- 实施指南《GB_T42013-2022信息安全技术快递物流服务数据安全要求》实施指南.docx
- 实施指南《GB_T42101-2022 游乐园安全》实施指南.docx
- 新解读《GB_T 27920.1-2011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第1部分: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docx
- 实施指南《GB_T41892-2022 智能船舶机械设备信息编码指南》实施指南.docx
- 实施指南《GB_T41908-2022 人类粪便样本采集与处理》实施指南.docx
- 实施指南《GB_T41977-2022 包装条码标准》实施指南.docx
- 实施指南《GB_T41979.2-2022 搅拌摩擦点焊铝及铝合金焊接接头设计》实施指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