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目录的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文献目录的初探

地方文献目录的初探 一、地方文献目录的起源 地方文献目录是反映和揭示一个区域的当地人士着述的书目,是查找地方文献资料的重要途径。地方文献目录包括地方志艺文志和地方文献专目两种: 1、地方志艺文志:亦称方志艺文志,有的冠以“经籍志”,是类似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方志的内容一般都是纪形胜、详户版、志艺文、载人物,对研究地方的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演变,提供丰富的材料。方志着录书目,约始于北齐、北周间,据刘知几《史通,书志篇》载:“近看宋孝王《关东风俗传》亦有《坟籍志》,其所录皆邺下文儒之上,雠校之司,所书列名,唯取当时撰者。”此书虽兼具传记、方志之体例,但专录一方人士之着作,实开后世方志着录书目之风气。在现存方志中,内列艺文志或经籍志的,要以宋代高似孙所编《剡录》为最早,剡为剡县,是汉代的县名,故曰《剡录》,虽未标志名,实是剡县之县志。书首为县纪年,次为城境图,次为官治志、附以令丞簿尉题名,次为社志学志,附以进士题名,次为寮驿楼亭放生池版图兵籍,次为山水志,次为先贤传,次为古奇迹、古阡,次为书,次为文,次为诗,次为画,次为纸,次为古物,次为物外记,次为草木禽鱼。其卷五有书有文,在“书”中着录了戴逵、阮裕、王羲之、谢玄、孙绰、许询、支遁、秦系、吴筠、灵澈、郑言、谢灵运、顾欢、葛仙翁十四人的着作和阮、王、谢三氏家谱,共四十二部,并各有卷数;在“文”中则移钞谢安、戴逵等之单篇文章十五篇;方志着录书目实始于此。 2、地方文献专目,专撰一书以述一方着作者,始于明万历间祁承邺之《两浙着作考》四十六卷,内有解题及移录序跋,惜无传本。现存地方文献专目当推明末曹学佺之《蜀中着作记》,曹学佺字能始,号石仓,福建侯官人,明万历进士,任四川巡按使时,采辑四川人的着述编为此目,每种书叙述作者生平和着作内容,确见原书的,并录其序跋,按四部分类排列,其不足为未标明存佚情况。但其体例对后世地方文献专目影响很大。 二、地方文献目录编制体例的类型 三、地方文献目录的范例 地方文献专目和方志艺文志不同侧重、不同主次反映一方之着述情况,它们可以相互参照、相互印证,以期全面反映出一地方的学术源流和政治、经济、文化概况。有的地方着述专目却是方志艺文志的单行本,如《陕西经籍志》二卷,即是清沈青厓《陕西通志·经籍志》,是以此《通志》卷七十四、七十五旧版改题的单行本。因此,地方志艺文志和地方着述专目有时是统一的。在地方文献目录中,具有取材丰富、收录全面、着录详尽、考证精确、编排得体等特点的书目,其学术价值较大。如清孙诒让《温州经籍志》三十三卷、外编二卷、辨误一卷,其体裁以书名为序,每书着录其书名,卷数、着者姓名、籍贯、出身、经历等项,下注存、佚、缺、未见四项,并仿朱彝尊《经义考》例,全录书的序跋,每书最后有时自加按语考证,外籍人着述入外编。胡宗懋《金华经籍志》二十四卷、外编一卷、存疑一卷、辨误一卷,采辑金华一郡所辖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人士所着之书,依经、史、子、集四部编排,每书首列书名、卷数,次着者时代、姓名、籍贯、简历,次为引据史志中各种书目的书名,次仿《经义考》例,分注存佚或“未见”,各收藏家对于一书有所论述的,沿《温州经籍志》例,则转录原文,凡经见诸书序跋各有记载,其不经见者,则于按语内择要录列,对书名、卷数的歧异,作者事实,题跋姓氏,收藏印记等,皆载入按语,以备查考。所收作者断限至明代,每一作者的籍贯以本身为准,凡寄居者概不收录,非本郡人士而撰述有关金华郡掌故者,则列为外编,对有些尚待详考不能确定的书作为存疑,讹误显着则列为辩误。此书义例精审,条理完整,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地方文献书目。再如项元勋《台州经籍志》四十卷,采录自隋至近代台州所属各县人士的着作四千余种,按经、史、子、集四部排列,每书着录书名、卷数、着者姓名、时代、籍贯,今存者略注其版本,存佚不确或没有见到。的则注“今未见”,确定已佚的则注以“今佚”。在书名下,注明出处,以存着录的源流;在着者名下,或考订其出身和事历,或录各书序跋及诸家对这一书的评论。此书目取材较为丰富,考订也较周详,其作用大于同地方的书目杨晨所编《台州艺文略》。以上几种书目各有特点,从这些书目的内容中,可以反映出作者学术思想的源流和着作本身的学术价值,也可以反映出一地区的文化思想发展的脉络,因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地方文献目录的作用 在地方文献目录中,方志艺文志的数量是比较多的,近人李濂镗所编的《方志艺文志汇目》是根据北京图书馆一九三二年以前入藏的方志录编的,约三千八百余种;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着录七千余种,后经修订改名为《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其着录增至八千五百余种,内有艺文志或经籍志的书目为数不少。这些众多的方志艺文志,较全面地反映了各地的地方文献。志书有省志、府志、州志、县志、镇志、里志、村志等,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