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测平均速度导学案
斗笠山镇中心学校 年级 科导学案 备课日期 课 题 测量平均速度 课 型 小 主 人 姓 名 班 级 学习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重点: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难点:
能熟练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平均速度。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精讲点拨
实验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 。
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实验步骤:1.2.3.4.5参照课本23页
6.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S3=S1-S2 t3=t1-t2= v3= 分析与论证:比较 v2 v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
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
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五、知识点归纳: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上半段的长是S1,运动的时间是t1。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下半段路程是 ,运动的时间是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
3.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 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 ;在斜面 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 和
有关。
六、基础训练:
1.观察如图1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0.1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s.
2.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min行驶了1200m,然后又用0.5h行驶了8km,最后用5min行驶1000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 m/s,中途8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 m/s。
3.一小汽车以3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0.6s后开始刹车,又经4.4s滑行5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 m/s。
4.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2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 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 km/h。
5.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能力考核的标准,初二男生1500m长跑成绩是6min40s属于及格水平,则获得这个成绩的学生,在长跑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 cm,tBC= s,V 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小”)。
7.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
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 B.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
C.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 D.人打一个阿欠
8.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