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问题探究
「及安、史既平,武夫戰將以功起行陣,為侯王者,皆除節度使,大都連州十數,小者猶兼三四,所屬文武官,悉自置署,未嘗請命于朝,力大勢盛,遂成尾大不掉之勢。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捨由于士卒,往往自擇將吏,號為留後,以邀命于朝。天子力不能制,則含羞忍耻,因而撫之。姑息愈甚,方鎮愈驕。其始為朝廷患者,祗河溯三鎮,其後淄青、淮蔡,無不據地倔強。」
引自趙翼:《廿二史劄記》(北京:中國書店,1987年),卷二十〈唐節度使之禍〉條,頁266-267。
「蓋藩帥既不守臣節,毋怪乎其下從而效之,逐帥殺帥,視為常事。為之帥者,既慮其變而為肘腋之患,又欲結其心以為爪牙之助,遂不敢制以威令,而徒恃厚其恩施,此驕兵之所以益橫也……其後殺大帥,肆抄劫,皆狃於利而然也。」
引自趙翼:《廿二史劄記》(北京:中國書店,1987年),卷二十〈方鎮驕兵〉條,頁267-268。
「河朔割據型」主要由安史餘孽組成;「中原防遏型」是為防禦鎮遏河朔藩鎮而設,同時也擔負保護東南漕運之責;「邊疆禦邊型」是為防禦吐蕃和西南少數族而設;「東南財源型」供給唐廷以財賦,是維持唐朝生存的生命線。所謂「藩鎮割據」只是藩鎮中的一部分。在類型上,它只佔四分之一;在絕對數上,它只佔六分之一强。 藩鎮類型 主要演變
淵源 政治
關係 財政
關係 軍事
關係 動亂次數 河朔割據型
(如:魏博、成德、盧龍、淄青) 安史殘餘勢力 割據 不上供 擁重兵
自擅 65 中原防遏型
(如:宣武、昭義、河東) 戰亂中新興藩鎮 不割據 無上供
(或少上供) 駐重兵
防驕藩 52 邊疆禦邊型
(如:西北的鳳翔、涇原,西南的安南、嶺南。) 開元時沿邊節鎮 不割據 度支補貼
(或少上供) 駐重兵
防邊疆 42 東南財源型
(如浙東、淮西、荊南) 相當於開元時採訪使 不割據 賦稅之地 駐兵少
防盜賊 12
參考資料:張國剛:《唐代藩鎮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序頁2-3;頁101。
「弱唐者,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諸侯維之也。」
引自脫脫:《宋史˙尹源傳》(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冊37,卷442,頁13082。建議討論問題:
根據資料一及二,藩鎮對唐室構成什麼影響?
據資料三,藩鎮對唐室有什麼功勞?
你是否同意資料四的論斷?為什麼?
你認為藩鎮對唐室的滅亡應負上多少責任?試就你所學加以評述。
仇士良說:「天子不可令閑,常宜以奢靡娛其耳目,使日新月盛,無暇更及他事,然後吾輩可以得志。慎勿使之讀書,親近儒生,彼見前代之興亡,心知憂懼,則吾輩疏斥矣。」仇士良是老宦官,所說當是經驗的累積,可見宦官的權勢要依賴君主的昏庸,而宦官為了自己的權勢,不顧政權的興亡。
參考資料:王壽南:《隋唐史》(台北:三民書局,1986年),頁342。
「至唐則宦官之權,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弒君、廢君,有同兒戲。」
引自趙翼:《廿二史劄記》(北京:中國書店,1987年),卷二十〈唐代宦官之禍〉條,頁262。
「就表面看來,唐室信用宦官而畏藩鎮,其勢頗似對立。實則有唐後期之大部份時間內,兩者之勾結甚力,藩鎮賴宦官以鞏固其割據,宦官倚藩鎮而維持其竊柄,貌似相制相剋,實則相輔相成。藩鎮之中,除安史餘孽如盧龍、成德、魏博、淄青等數鎮,自成一系,為宦官之勢力所不能達,其餘絕大多數之藩鎮,幾無不與宦官有密切之關係。故盛唐以後之政治,大體來說,可謂宦官與藩鎮合作之政治,此所以宦官愈盛而藩鎮亦愈強者也。」
參考資料:傅樂成:《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7年),頁191。
「朝廷大臣的進退用舍,也常被宦官所操緃把持。如宦官李輔國舉元載為宰相,李鄘、皇甫鏄等,勾結宦官吐突承璀而至宰相,就是唐朝詩人元稹,也是『交結宦官,求為宰相』(《舊唐書》卷170〈裴度傳〉),得到監軍使崔潭峻的援引,以至相位的。而宦官所不滿的宰相大臣等,就盡力把他排擠掉,如文宗宰相李石,宦官派人行剌他,硬把他逼下台去。此外,如宦官馬承倩,激成了李寶臣的叛唐;宦官廣州市舶使呂太一,把嶺南節度使張體都趕走了。」
參考資料:韓國磐:《隋唐五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頁247。
「昭宗李曄繼位後,朝官崔胤與宦官韓全誨等相爭,於是各結方鎮為援……宦官韓全誨先將昭宗遷往鳳翔,依節度使李茂貞。而崔胤隨即引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帶兵入關,進攻鳳翔。茂貞戰敗,宦官大小數百人,皆被殺死,茂貞將昭宗交付朱全忠,朱全忠將昭宗帶回長安,隨後逼昭宗遷於洛陽,唐朝皇帝,完全落入朱全忠手中。」
參考資料:韓國磐:《隋唐五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頁291-29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