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陈情表》教案12(人教版必修5).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7《陈情表》教案12(人教版必修5).doc

2.7《陈情表》教案12(人教版必修5)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2、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3、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3、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设想   教材、教法分析   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诉自己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因而申诉什么、如何申诉就成了文章的重点。本文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令人读之怅然。教学中要把握这个写作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另外,本文说理逻辑性很强,可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来进行体会,并注意文章前后内容的照应,注意整体把握,读出层次,读出感情。最后落实到文本来看“孝”字,联系现实谈“孝”字,吸纳文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   教学方法   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媒体设计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部分提示语句,以及结构框架,为加强理解、识记之用。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作者“未曾废离”只是一相情愿,朝廷追责甚急,作者还有什么推辞的良策呢?我们继续来看文章的3、4两段。   二、具体研习第3段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提示:   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可将有关背景移至此处),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谅解。   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为“不能废远”惟一原因。   (解说:借此理清本段的层次。)   2、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提示:   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   “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不能废远”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俱切。   三、具体研习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尽节”“抱养”——忠孝两顾)   3、用语有什么特点?(“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无比恳切)   4、由本段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解说:以品味为主,采用分层读、对答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多种诵读方式,读中议,议中读,在不断的诵读中感受情深理切。)   四、讨论   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结合课文来谈。)   提示:   A.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B.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刘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不能为远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作者比较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终养祖母的愿望,这种在长期艰难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中,应该说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贵的。   (解说:讨论的目的是为汲取李密的“孝”中的积极意义,并过渡到课堂训练。)      五、课堂训练   阅读《石奢自刎》,结合课后练习三回答文后问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还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命,自刎而死。   1、石奢为何自刎?   2、你如何看待石奢自刎?   3、古代孝的特点是什么?   4、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如何理解孝?   六、布置作业   1、文中有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沿用至今,请找出来加以体会。   2、练笔:学习《陈情表》的表达细腻、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