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问题的确立的问题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研究问题的确立的问题综述

教育研究问题的确立的问题综述 ; 一、确立研究问题的过程; 确立研究问题的具体过程大致可以分为选取研究主题、聚焦研究问题和细化研究问题三个步骤.在形成研究问题之初,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选定初步的研究方向或范围.可来源于研究者的经验和兴趣,也可源自对文献的查阅或是对理论所做的思考.此时所确立的一般只是一个较为宽泛而粗略的主题,比较笼统抽象.; 有了大致的研究方向或范围后,接下来就是要聚焦研究问题.即对初定的研究主题进行分解,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因素罗列出来,而后逐步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最后聚焦.譬如,初步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进行研究.这里的关键主题是数学学习效果,其所涉及的变量范围是很广的,从中可以分解出许多与学生数学学习成就有关的因素,如有与学生自身属性相关的年龄、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等变量,也有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学习能力、动机、兴趣、学习策略等变量,有与教学资源相关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学习环境等变量,还有与数学科学本身特点相关的数学内容专题、内容的抽象性、内容的实践性等变量等等.研究者可以将所有这些可能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尽可能地罗列出来,再从其中选定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作为研究的焦点对象.例如,可以研究学生数学学习策略与其学习效果的关系,或研究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或者研究所学内容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等.这样一来缩小了研究的范围,研究问题也得以聚焦.; 确立研究问题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对选定问题中的关键概念加以操作化定义.最早提出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这一观点和做法的是Bridgman.他认为提出一个概念的真正定义不能用属性而只能用实际操作给出.他指出一个领域的“内容”只能根据作为方法的一整套有序操作来加以定义,这样做可以避免名词或概念的含混不清.Bridgman的这一有关操作性定义的观点和思想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学界所普遍接受,1971年更是被美国的《科学》杂志列为世界五大哲学成就之一.具体来说,操作性定义就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从本质上说,操作性定义给出的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这对于实证研究而言尤为重要,它也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之一.在数学教育论文中,给出操作性定义的目的是为了能客观准确地测量变量,为他人的重复验证提供具体的做法,同时也便于同行之间进行学术交流,避免不必要的歧义和争论.; 进行操作性定义的方法有很多种,郑金洲、陶保平和孔企平归纳出三种常用的定义方法[1].一是常用于定义自变量的条件描述法.该法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程序界定概念,包括对所解释对象的特征或可能产生的现象进行描述,对要达到某一结果的特定条件作出规定,以及指出用什么样的操作去引出什么样的状态等.第二种方法是常用于定义因变量的指标描述法.该法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标准来界定概念,包括对所解释对象的测量手段、测量指标、判断标准作出规定,通常这些指标可以进行量化处理.例如,数学“差生”可以界定为在数学标准化测验中得分低于班级数学平均分数一个标准差的学生.第三种方法也常用于定义因变量,即行为描述法.该法是通过陈述测量结果界定概念,包括对所解释对象的动作特征进行描述,对可观测的行为结果进行描述等.例如将“旁观”界定为注视别人的活动达2~3分钟以上而自己未有参与的行为,而“合作”则可定义为对别人的活动予以支持,并直接参与活动和成为其中一员的行为.; 二、选择研究问题的思维策略; ·批判性思维策略; 指研究者对已有的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从相反的方向怀疑它们的合理性,寻找反驳它们的突破口,或是对习以为常的现象提出质疑.产生怀疑可以说是建构研究问题最为简便,也是最为常用的思维策略,它能唤起人们对事物合理性的重新审视和思考,能在原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新问题的存在.运用这种策略所获取的课题往往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和颠覆性.然而,批判并不等同于随心所欲地胡乱猜疑,而是需要有所依据的,否则所提出的问题就不具有研究价值.; 可以作为批判依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实和经验,二是逻辑.依据前者可以发现与现有结论或常规不一致甚至相左的地方,从而产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和重复对于知识掌握的有效性就源于经验,然而应当如何进行强化和重复?需要强化和重复多少次?何种形式的强化和重复的效果最佳?学习者个体间强化和重复的差异有多大?为何有些知识无需强化和重复便可终身记忆,而有些知识却需要反复强化和重复?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通过对经验的质疑而产生的.; 若从逻辑角度出发,则可以对概念表述的科学性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分性进行推敲,也可以对理论结构在逻辑上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