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中国的都市-南一书局.pptVIP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中国的都市-南一书局

逐漸消失的北京文化 2008年舉辦北京奧運拆掉舊建築,新建築一一豎立於北京街頭。 2008年北京奧運建設「鳥巢」 逐漸消失的北京文化 北京文化—四合院 北京文化—胡同 上海市 發展條件: (一)位置優越:居中國海岸線的中央,控制「黃金水道」長江入海處。 (二)交通便利。 (三)經濟基礎雄厚。 (四)技術創新能力強。 上海市 重要性: (一)綜合性的都市機能: 1.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 2.產業結構以第三級產業比例最高。 3.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 (二)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 (三)擴張快速。 上海市地圖 上海外灘 上海港 上海市的區位與擴張 區位:上海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和長江流域兩條經濟發展帶的交匯點 ── 長江三角洲。 1990年代開發浦東促進上海市都市擴張。 上海市都市擴張呈現明顯的同心圓層式擴展。 浦東新區 上海懸浮列車 洋山港分布 為提升上海港之國際競爭力,2005年增建洋山港。 位置:位於上海外海之東海海域、杭州灣口嵊泗列島上的一個大型深水海港。 上海市同心圓結構擴張示意圖 都市問題 都市交通擁擠 空氣汙染 北京的水資源缺乏 住房短缺 北京天安門前擁擠的交通 交通擁擠的解決方案 都市內部的主要大眾捷運系統 ── 地鐵可有效解決交通擁擠問題。 預估2010年北京網狀地鐵能初具規模,上海則到2020年也會初具規模。 空氣汙染 北京和上海都被列入亞洲都市空氣汙染嚴重之列,北京更高居榜首,除工業汙染外,春季沙塵暴使空氣汙染更趨嚴重。 上海的空氣汙染嚴重 空氣汙染 空氣汙染是2008年北京奧運沉重的負擔。 北京市的水資源缺乏 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6,被列為因缺水嚴重而陷於危機的40個都市榜首。 因大量開採地下水的結果,使北京的地下水水位平均每年約下降1~1.2公尺,形成一個方圓千公里的地下水位漏斗區,與此同時工業汙水亦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 北京市水資源的變化 北京於1940年開鑿的水源井當時尚能自流(下圖)。但因超抽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2004年的另一口水源井已無水流出而停止運行(上圖)。 流動人口增加與貧民窟分布 北京出現新都市貧困現象,主要來自流動人口的過快增長。 北京流動人口主要職業與流出省分 都市更新 北京古都風貌消失的程度和北京市的建設速度恰好成正比。 北京是一座歷史古城,但為避免都市自然老化,因而自1990年著手進行都市更新,從舊城邊緣開始逐步向中心進行更新。 北京胡同區與後方高樓成強烈對比 北京市老城區都市更新 第十三章 中國的都市 第一節 中國都市的發展 第二節 中國都市化 第三節 北京市與上海市 第一節 中國都市的發展 一、中國早期都市 二、中國近代都市 三、中國現代都市 中國早期都市 早期都市以黃河流域為分布地域,都市機能單一,以政治機能為主。 隨著時代的擴展,都市自黃河中下游,向南擴展至長江流域,沿海貿易都市逐漸興起,除了政治機能外,交通機能及商業機能也逐漸出現。 商代與清代都市分布圖 蘇州有『中國水都』之稱 明清時期的都市 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區域分離,江南都市蓬勃興起、沿江(長江)沿河(大運河)都市發展。 都市機能包括商業及手工業,甚至國家政策推行屯田政策向邊疆移民,全國都市之地域空間進一步擴大,主要分布於西南、西北和東北等地區。 北京紫禁城 中國近代都市 交通型都市:沿海、沿江、南方珠江流域以及東北黑龍江流域形成以上海為中心、南北沿海、東西沿江一系列貿易港口都市,隨著鐵路、公路建設而興起。 工業型都市:中國近代工業發展使工業都市興起,主要集中於沿海、沿江地帶,和上海及其周圍地帶,上海成為全中國最大的工業中心都市。 礦業型都市:因工業及交通發展,礦業都市因而興起,如東北撫順和華北唐山。 中國現代都市—1986年以後 中、小型都市數量增多,都市體系有逐漸從首要型都市分布轉變為等級大小法則的規模分布。 都市機能更多元,行政都市進一步增強,如北京。 新型交通樞紐都市發展,如東北的瀋陽和哈爾濱、華北的北京和天津、華東的上海和南京、華南的廣州、西南的重慶和成都。 都市機能也新增旅遊都市和衛星都市,如延安。 中國現代都市的增長 中國現代都市發展時起時伏時而停滯,至1986年才快速開展,而中國東部沿海地帶因經濟持續高度增長以及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都市如雨後春筍般新設,至今約新增 300 個都市。 中國都市聚集區域 此時期都市網密度遞增迅速,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帶的環渤海(遼中南、京津唐)、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三個都市集聚區,都市密度增加日趨明顯,人口占全國1/2。 中國都市體系地域空間結構分布圖 中國城鄉所得差距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鄉所得差距逐年擴大。 中國都市分布的區域差異 中國都市分布有明顯的區域差異,中國三大經濟地帶因都市化程度、都市分布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