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激光等离子体加速机制研究综述
激光等离子体加速机制研究综述
1 研究现状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强度不断增强,脉宽不断缩短,对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开辟出了许多新的领域。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与激光的强度、波长、脉宽、等离子体状态参数(最主要是密度)密切相关。随着激光强度变大,开始是线性响应,然后随着激光不断增强,非线性效应和相对论效应开始占主导。当强度超过1018电子的相对论效应必须考虑,加剧了理论研究难度但也催生了更多的物理现象产生。比如非线性波跛、超高能粒子产生、相对论孤子和涡旋。而根据等离子体的密度不同,激光与等离子体作用可以分为稀薄等离子体(同气体靶作用)和稠密等离子体(同液、固体作用)。对于1微米的激光,能在等离子体中传播的临界密度是1.1×1021,介于气体密度与固液密度之间。激光脉宽的减小使得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出现新的物理现象。fs级别的脉宽,对稀薄等离子体可以通过直接的LWFA来加速电子。超短超强激光驱动电子等离子体加速电子,可获得能量高达1GeV、电荷接近1 nc、方向性优良、能散度小的高性能电子束,从而在高能加速器、聚变物理、短脉冲高亮度X光源产生、实现小型化自由电子激光等领域都有重大的应用价值。研究激光同等离子体如何作用及粒子加速的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图1、激光强度在CPA技术突破后大幅增强
首先,激光同等离子体作用的第一步是材料对激光的吸收,除了普通的逆轫致吸收和共振吸收,在高强度相对论激光还有很多吸收机制,比如真空加热,J×B加热,有质动力直接加速离子,鞘场加速等等,下面根据加速粒子不同逐一介绍各种加速机制
1979年,Tajima和Dawson提出用强激光脉冲激发等离子体波来加速电子的机制,这就是直接激光尾场加速(LWFA)[1],原理是超强超短激光脉冲在稀薄等离子体中传播时,纵向的非线性力——有质动力(Fp=-q2▽a02/4mw2)将电子推开,共振激发出等离子体波(尾波场)。很大的振幅和相速度使得尾波场可以在短距离内将电子加速到高能量。后续又有人提出了各种激光激发等离子体波加速电子的理论方案,比如等离子体拍频波加速(PBWA)[2],自调制激光尾波加速(SM-LWFA)[3]和多脉冲激光共振加速(MP-LWFA)[4]。但由于受激光技术的限制,大多只能进行理论研究,后来基于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PA的紧凑T瓦级激光系统的出现,fs级别的超强激光脉冲的产生使得人们对LWFA单个激光脉冲直接加速的研究又有了进展。2002年,Pukhov和Merter提出了空泡加速机制,后续又有人发展了三维的空泡加速的非线性理论并给出了定表关系。人们还广泛研究了等离子体通道形成、激光脉冲的自导引、和电子注入机制等。
近年来等离子研究的活跃领域是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下的离子加速,因为有广泛的潜在应用,诸如离子束治疗癌症,质子束照相,惯性约束聚变中的快点火等。高能离子束能从强激光脉冲与薄靶相互作用得到。粒子网格模拟和分析发现超薄等离子体中的辐射压力加速能产生大量的高能离子。线性调频脉冲放大技术的发展使得激光强度峰值达到I~1022W/cm2,并且电子对比率超过1010,实现了在RPA机制下产生高能量密度离子。由于离子质量相比电子很大,有质动力只有相同情况下电子的千分之一不到,在现有激光强度下无法直接加速,也无法在尾波场中加速。但是激光的能量可以通过各种机制有效的转换成电子的热能和动能,而通过这些高能电子集体运动的效应,就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离子加速机制,根据激光强度、脉宽、等离子体密度分布、厚度与形状等参数的不同,可以分为激波加速[5]、鞘场加速[6]、辐射压力加速[7]等。
下面是一个离子加速的示意图
无碰撞静电激波加速(CESA)是中等强度的激光在一定密度等离子体内传播激发了一个静电激波,它可以把离子反射出去实现加速作用。最先是Denavit等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的,后来Sliva、Sorasio、Wei等都各自在不同模拟与实验中发展证实了这种机制。
鞘场加速(TNSA)是激光与固体靶作用,加热产生MeV的热电子,它们穿过固体靶在靶后形成一个鞘层电场,使得鞘背原子电离并将电离出的离子加速到很高能量,不过这种机制下能量装换效率低下,离子不具有单能性。
激光辐射压力加速(RPA)是超强激光打在薄靶上,激光的有质动力将电子压缩为一个高密度的电子薄层,产生一个很强的电荷分离场将离子拉动,这个过程反复进行使得整个薄靶被加速到很高能量,效率高且加速离子单能性较好。相比其他机制需要更大的激光强度与非常好的对比度,使得实验上比较困难。2009年Henig等人在较低激光强度的实验下证实了这种机制。在过去的几年里,圆偏振(CP)激光被广泛应用于RP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激光技术声光调制技术.doc
- 激光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doc
- 激光技术答案.doc
- 激光技术试题及答案.doc
- 激光技术在汽车工业中运用的优势.doc
- 激光拉曼光谱仪实验报告.doc
- 激光技术蓝信巨.doc
- 激光拉曼光谱的工作原理及应用.doc
- 激光拉曼及荧光光谱实验.doc
- 激光拉曼实验报告.doc
- 小学体育教师数字化教学画像构建:体育与健康教学融合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文具电商2025年供应链整合与供应链管理软件应用报告.docx
- 《云计算环境下企业数据安全存储与数据安全审计标准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食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措施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数字化转型助力农业合作社提升服务能力的实践探索.docx
- 城市公共空间社区服务中心规划与设计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阶段数字化评价工具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情境模拟的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策略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美术教育中艺术作品展示区对学生创造力影响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学的深度探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