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燕郊区水文地质特征
一、气象水文
(1)气象
评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爽,冬季寒冷干燥。
据通州站1974~2010年资料,本区多年来平均气温为11.4℃,最高气温为40.3℃,最低气温为零下21.0℃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545.0mm左右,最大降雨量为875.0mm(1998年)最小降雨量为227 mm(1999年)。全年降水量平均80%以上集中在6、7、8、9四个月,其中7、8两月平均占70~80%,7月份降水量最多平均达230mm左右,12月份降水量最少。冬季地面下有60~80cm的冻土层。本区降水量的多年变化见图2-1。
图2-1 1955-2010年降水量直方图
(2)水文
本评估区位于潮白河部,该区域及附近地区地表水系较为发育,主要发育、。
潮白河为流经北京的第二大河,市内长度为90km。潮白河上游为潮河和白河,白河发源于河北省沽源县,流经赤城县,进入北京境内,由延庆、怀柔汇入密云水库,主要支流有红河、黑河、天河和汤河;潮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经滦平、密云注入密云水库。潮河、白河出库后在密云县河槽村汇合为潮白河,后经顺义城东折向东南进入通州,后进入河北境内,经香河入渤海。潮白河在北京境内流域面积5613km2,其中平原区流域面积1008km2。由于密云水库和怀柔水库位于河道出山口处,所以两大水库水质较好,通过京密引水渠向北京供水,是北京重要的地表水饮用水水源。
地形地貌
评估区位于潮白河冲洪积扇部位,属冲洪扇构成的扇形平原。因河道影响,地形稍有起伏。地形总体西北高,东南低,m,地形坡降1‰左右。
区域地貌主要受潮白河、冲洪积交替作用影响,造成本区形成多种地貌形态,如洼地、砂丘、砂地、阶地等。
建设场地位于左岸(东),西侧距约m左右。场区地形总体较平坦,地面标高为20.0m左右。此外场地平坦。拟建场区地形地貌总体较简单,场地及附近地形地物详见照片-4。地层岩性评估区及附近区域地表出露地层为第四系洪冲积(Q4pl+al)松散沉积地层,第四系地层以下为下伏基岩,主要为蓟县系(Jx)、青白口系(Qn)和寒武系()。见图2-蓟县系(Jx):主要分布于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
青白口系(Qn):分布于评估区南部,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主要岩性为粉砂质页岩和粉砂岩。
寒武系(∈):分布在评估区南部,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主要岩性为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黄褐色泥质条带状灰岩和紫红色页岩等。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系():第四系(Q4):评估区广泛分布,主要为洪冲积(Q4pl+al)松散沉积地层,评估区该地层厚度00m~左右,岩性主要为砂和粘性土互层。
根据场地及附近钻孔资料,评估区第四系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和。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及其水位动态特征,可将本区分布的地下水划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地表下20.0m深度范围内的砂类土层及粉土层中。评估区及附近地表下20.00m深度范围内分布1~2层地下水,第1层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赋存在埋深约1m以上的粉土和砂类土层中;第2层地下水类型为承压水,主要赋存在埋深约m以下的砂类土层中以下分布多层地下水,统称为深层承压水。根据深井资料,本区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以蒸发和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浅层承压水主要受地下水越流、侧向径流等补给,以地下水侧向径流和越流补给深层承压水为主要排泄方式;深层承压水主要受地下水越流、侧向径流等补给,以人工开采和地下水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