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昌族--礼仪.ppt
阿昌族--礼 仪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阿昌族待客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接受;遇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手捧碗相接;双手接递或起身行礼,视为恭敬。通常劝饭是象征性的,通过劝饭讲情说意,乃至唱功饭山歌抒情,表示欢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缘由。? 阿昌族--历 史?? 在汉文史书中,除称其为阿昌,还有峨昌、莪昌、俄昌等称谓。因居住地区不同,还有一些自称,如勐撒掸、衬撒、汉撒等。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约在公元13世纪,经过多次迁徙,逐渐定居到现在聚居的地方。阿昌族人民从驻守边疆的汉族屯兵那里学会了耕种水田、打制铁器的技术,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商品经济有了初步发展。唐宋时期,阿昌族地区属南诏和大理政权管辖。明清时期,一直实行土司制度。解放前,阿昌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地主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其时,领主多为傣族土司,地主多为汉人。? 阿昌族--节 庆? 阿昌族过去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在梁河、潞西一带的阿昌族主要奉行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出洼(开门节)、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其中以火把节和窝罗节的规模较大,活动内容较多。??? 撒种节和尝新节 撒种节和尝新节:撒种节和尝新节,是阿昌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和八月十五日举行。届时,家家户户都按照传统的习惯,打扫庭院,房屋,准备鱼肉,米线,酸性食物和米酒,再到地里拔上一蔸籽儿结得最大最多的芋头,砍上一颗结了双穗的玉米,然后把玉米和芋头捆扎在一根三、五尺长的竹杆上,放在堂屋的左角或右角。随后,用新谷舂成米蒸成饭,杀上一只肥鸡,摆在祭桌上,缅怀祖先。并接回出嫁的姑娘,全家团聚。饭后,男子穿着蓝、黑或素色对襟短上衣,黑色长裤;妇女着合襟上衣,裙、系围腰,颈上挂银质项圈,项圈上系有银链、银须、银元等饰;少女则将辫子盘于头顶。大家聚集于村寨前后唱歌跳舞,热闹异常。撒种节和尝新节的起源已久。??? 语言 在一些古文著述中有些细节也值得我们留意一下。《元史地理志·金齿宣抚司》里提到:“其地在大理西南,澜沧江界东,与缅甸接。其西土蛮凡八种:曰金齿、曰百夷、曰繲、曰峨昌……”。按照现在学者的研究成果,“峨昌”是“阿昌族”的别名,由此可见在元代“峨昌”是对“阿昌族”的称呼。 但同为元代著述的《元朝征缅录》中又有记载: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缅人犯边”,“时大理路蒙古千户忽都、大理路总管信苴日、总把千户脱罗脱孩奉命伐永昌之西腾越、蒲、骠、阿昌、金齿之未降部族,驻南甸”。缅军被元军击溃,退至沿边地带,“为阿禾、阿昌邀杀,归者无几”。 其文中两次提到了“阿昌”,并且提到了“南甸”。“南甸”即为梁河的古称。因此,可以确定文中所提“阿昌”就是“阿昌族”。这样看来,《元史地理志》和《元朝征缅录》同为元朝的古文著述,对“阿昌族”的称呼分别用了“峨昌”和“阿昌”。因此在元代,“阿昌”的“阿”字的发音应该是同“峨昌”的“峨”的,即发“e”音。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