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别里科夫的形象.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别里科夫的形象

* 体会小说的讽刺意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微课系列之一 适用对象:高二年级 主讲:李竣敏 单位:新余市第一中学 讽刺是在真实的基础上,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式揭露腐朽落后现象,批判愚昧蠢笨的行为,使人发笑而予以否定的一种创作方法。 讽刺艺术 选入初中课本的讽刺小说《范进中举》是这一写法的大成者。 ·中举前,范进是饥寒交迫,受尽人间白眼和嘲讽。然而中举了,马上一切都变了。范进对平日惧怕的岳父胡屠户也不怕了,由先前称其“岳父”改称呼为“老爹”。时常嘲弄他的众邻居,素不相识的张乡绅也都来套近乎。范进开始接受众人的朝贺,立即,房子、田产不招自来。 ·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 这是用夸张的手法虚构出来的,似乎很离奇,可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又是可信的。 范进中举前后境遇和心态变化的对比描写,塑造了人物的形象,达到了讽刺的目的。 《装在套子里的人》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名著。 小说通过讽刺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胆小怕事、反对一切社会变革的保守分子——别里科夫的形象,全篇充满了对于可怜的人物、可怜的生活的善意嘲笑。 一、用夸张的手法,漫画式的笔调勾勒形象,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肖像和生活习惯: 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带雨伞;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戴黑眼镜,穿羊毛衫, 用棉花堵耳朵眼。 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统统装在套子里; 一坐上马车,总要支起车篷; 睡觉蒙头; 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不仅使人感到滑稽可笑,而且令人产生憎恶之感。 二、讽刺来自于人物荒诞滑稽的生活逻辑。 “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 柯瓦连卡姐弟俩骑车本是正常的事,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可别里科夫却是那般的惶惑,这本身就是对愚蠢荒唐的别里科夫辛辣的嘲讽。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他从楼上跌下来的时候,这种奇特的心理状态正反映出他自欺欺人的特点 。 三、讽刺来自于人物间的对比和冲突。 这边华连卡骑自行车兴高采烈,那边别里科夫脸色发青又发白;这边别里科夫劝说一本正经,那边柯瓦连科却毫不领情;这边别里科夫滚下楼梯,一脸尴尬,那边华连卡纵声大笑,尽情嘲弄。 把思想性格完全不同的两类人放在一起,自然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讽刺画 。 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像咒语一样压得全城人喘不过气来。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 别里科夫一生最怕“出乱子”,那句著名的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响彻别里科夫的一生,成了他一贯的生活态度。可就是这样一个平生最怕出乱子的人,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以致死于非命,这真是绝妙的讽刺! *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