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勤学苦练
勤学苦练nbsp;勇攻难关nbsp;为油田持续发展拼搏奉献勤学苦练?勇攻难关?为油田持续发展拼搏奉献??? 陈**,男,34岁,中共党员,1991年7月毕业于**石油学院,曾任开发室动态组长、攻关队副队长,现任地质大队攻关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工程师。参加工作14年来,他努力把地质理论与油田开发实践相结合,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创新进取,主持和参加了“**地区油井换泵和油井压裂选井选层方法研究”、“降低注水压力方法研究”、“异常高压层普查方法及治理”、“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和单一河道划分”、“主力油层大孔道识别方法”等重大科研攻关和现场试验,取得油田公司级以上成果2项、厂级成果8项,有5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或省石油学会上发表。2004年被评为“厂级技术骨干”、“读书自学成材者”。1992年大学毕业一年后,经过在厂作业大队的实习锻炼,陈**被抽调到地质大队。地质大队是厂油田开发的参谋部,大学毕业生向往的科技殿堂。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是他的梦想。可来到地质大队工作一上手,理想与现实相差是那样的大,在学校所学的石油地质知识与地质工作来讲,简直是杯水车薪。面对复杂的测井曲线和参数解释标准,其他人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他的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现实摆在面前,怎么办?退缩就等于放弃,服输就等于无能。为了早日进入角色,他收集了一些在工作中师傅们总结的实用小手册和操作规程,并有计划地学习地质基础方面的相关知识。在职工公寓,别人晚上打扑克、会朋友、聚同学,他却把这些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节假日他几乎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经过师傅们的帮助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他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够熟练进行地质静态参数解释工作。由于技术进步快,工作表现出色,1995年,他被调入开发室动态分析岗。当他愉快地来到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新的压力油然而生,一切又要从头开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超越自己,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有股锲而不舍的韧劲儿。工作的压力激发了他加倍努力的斗志。动态分析涉及的知识面广,名词解释多,要真正理解,必须亲自选择一个区块去实际计算和分析对比。有时为了理解一个概念、分析一组数据,他茶不思,饭不想,查阅相关书籍,计算实际数据。由于有了3年的地质基础工作经验,动态分析工作进入角色较快。但随着油田的深度开发调整,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仅仅满足于一般性的动态分析和方案调整,老守田园,不仅不能适应岗位的实际需要,更不符合他的性格。他下决心攻克一些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技术。1996年以前,我厂换泵井只是从沉没度高低上定性选择,没有定量方法可以遵循。随着油田含水上升,换泵效果逐年变差。当时急待解决的问题是换泵井的定量选取、提高措施效果的问题。他通过研究以往换泵井的特点,统计了详细的地质数据,总结出油井“三高三小”的换泵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当年换泵井单井日增油比以往高1.2吨,创经济效益400多万元,获厂技术革新二等奖,得到了地质技术专家的一致好评。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地下形势变得极为复杂,许多传统技术都遇到了瓶颈问题。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不畏艰难,大胆实践,挑战极限,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自己所从事的油田开发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建树。在1998年到2001年担任开发室动态组副组长、组长的三年间,除了日常的动态方案管理之外,他把大部分经历都投入到了科研专题研究上,承担了“4-5行列东块基础井网提液试验”、“油井压裂选井选层方法和调整注水压力对油层动用状况的影响”等科研专题,一些长期制约油田持续的难题被攻克。 “九五”期间,为保证保证原油生产任务的完成,我厂每年实施油井压裂都在200口井以上。选井选层难度大,压裂效果差是当时的老大难问题。实现选井选层的定量化迫在眉睫。领导把这一重任交给了他。他带领全组人员从基础工作干起,统计了成千上万个数据。为确保资料准确,他们反复对比,有时对比一个数据,都要落实推敲几十次。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为早日攻克难关,他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12点多。在他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套科学、规范的油井压裂选井选层标准出台了,并获得省石油学会论文一等奖。这项技术应在2000年的145口压裂井上,使单井日增油由1999年的8.1吨提高到了8.23吨,当年就多创经济效益5574.86万元。油水井套管损坏被称为油田的“第一杀手”。我厂油水井套管损坏相当严重。主要影响因素就是超压注水,但降低注水压力对产量又有负面影响,为此必须深入研究降压对油田开发的影响,以指导降压工作。2001年年初,领导把这一科研专题又交给了他。在研究期间,遇到好多意想不到的难题,是浅尝辄止还是知难而进,他曾犹豫过。领导的信任,科技人员的使命促使他横下心来,不断地攻克难关。他终于研究出了降压对油田开发的定量影响,总结出“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