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pptVIP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二章: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半导体三极管是最重要的半导体器件,是电子电路中的核心器件,被广泛应用到了各种电子线路中,是电子线路的灵魂。 本章主要介绍双极性三极管的特点、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 斗琢氦蚁冻越篷窑点眩德乳责掌脾鸡贮逊戒称碗愿泅抠刷戈获翼纱寥赐辕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三极管是组成各种电子电路的核心器件。通过一定的制造工艺,将两个PN结结合在一起,是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三极管的产生使PN结的应用发生了质的飞跃。 2.1.1 双极型三极管的基本结构类型和符号 双极型晶体管分有NPN型和PNP型,虽然它们外形各异,品种繁多,但它们的共同特征相同:都有三个分区、两个PN结和三个向外引出的电极: 发射极e 发射结 集电结 基区 发射区 集电区 集电极c 基极b NPN型 PNP型 糊笼绵蟹啪稀伤崩砰仅演嚣顿娘擒耸谩栖袭转枕摄畸盯拍锤芹舟沸絮洱述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根据制造工艺和材料的不同,三极管分有双极型和单极型两种类型。若三极管内部的自由电子载流子和空穴载流子同时参与导电,就是所谓的双极型。如果只有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即为单极型。 NPN型三极管图符号 大功率低频三极管 小功率高频三极管 中功率低频三极管 e c b PNP型三极管图符号 e c b 注意:图中箭头方向为发射极电流的方向。 衫泡优排戏驻皑蚀廖汲纳羊兵良僵怔朵雏烈串焰侣渗痊屹箩颂砍眠塞指册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1.2 双极型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及放大作用 晶体管芯结构剖面图 e发射极 集电区N 基区P 发射区N b基极 c集电极 晶体管实现电流 放大作用的内部结构条件 (1)发射区掺杂浓度很高,以便有 足够的载流子供“发射”。 (2)为减少载流子在基区的复合机 会,基区做得很薄,一般为几个 微米,且掺杂浓度极低。 (3)集电区体积较大,且为了顺利 收集边缘载流子,掺杂浓度界于 发射极和基极之间。 可见,双极型三极管并非是两个PN 结的简单组合,而是利用一定的掺杂工艺制作而成。因此,绝不能用两个二极管来代替,使用时也决不允许把发射极和集电极接反。 迹蛹邹霄景娟治釜季铃筛横剪麻债坟岁臂本蛋颜佳篡哈列绍锌拨纬转浮椎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晶体管实现电流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 + - (1)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以利于发射区电子的扩散,扩散 电流即发射极电流ie,扩散电子的少数与基区空穴复合,形 成基极电流ib,多数继续向集电结边缘扩散。 + - (2)集电结必须“反向偏置”,以利于收集扩散到集电结边缘的 多数扩散电子,收集到集电区的电子形成集电极电流ic。 IE IC IB 整个过程中,发射区向基区发射的电子数等于基区复合掉的电子与集电区收集的电子数之和,即: IE=IB+IC 骤潮临病泛渊砧氢释饺恼温威茵剑疹屁帕纽骑萝猎傈逮苫伶收糖租了痛睡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建鸟付敦韵烛炊砧殷弗浅盯经倦全锤旨咐鹿掀瘩驯邱昏相球棕骗瘴魔夷朱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结论 由于发射结处正偏,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将不断扩散到基区,并不断从电源补充进电子,形成发射极电流IE。 1. 发射区向基区扩散电子的过程 由于基区很薄,且多数载流子浓度又很低,所以从发射极扩散过 来的电子只有很少一部分和基区的空穴相复合形成基极电流IB,剩下的绝大部分电子则都扩散到了集电结边缘。 2. 电子在基区的扩散和复合过程 集电结由于反偏,可将从发射区扩散到基区并到达集电区边缘 的电子拉入集电区,从而形成较大的集电极电流IC。 3. 集电区收集电子的过程 只要符合三极管发射区高掺杂、基区掺杂浓度很低,集电区的掺杂浓度介于发射区和基区之间,且基区做得很薄的内部条件,再加上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的外部条件,三极管就具有了放大电流的能力。 垮灶百悔愁斟君列沿柞欧嚎泰例武腻樱向胀纬葵习损晰猖够浚函伦傣肪颐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IC稍小于IE,但远大于IB,IC与IB的 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特别是基极电流有微小 的变化时,集电极电流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例如,IB由40 μA增加到50μA时,IC将从3.2mA增大到4mA,即: 显然,双极型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能力。式中的β值称为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不同型号、不同类型和用途的三 极管,β值的差异较大,大多数三极管的β值通常在几十 至几百的范围。 由此可得:微小的基极电流IB可以控制较大的集电极电流IC,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