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中国中部地带 第一节 内蒙古地区 第二节 晋陕甘宁地区 第三节 川渝地区 第四节 云贵地区 生物资源开发与多样性保护 云贵高原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天然森林分布区之一,植被保存相对完好,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贵州也被誉为“公园省”。 到2005年底,云南已建立了各级自然保护区198个,覆盖全省国土面积9.0%;贵州有各级自然保护区130个,占全省国土面积5.5%。 千里花海 第四节 云贵地区 该区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其中探明储量列全国前3位的矿产有铁、钛、汞、钒、铂族、锶、锂、铍、镉、碘、溴、钙芒硝、钾长石、硫铁矿、白云母、石棉、水泥用石灰 岩、水泥配料、玻璃用白云岩、石榴石、光学萤石、熔炼水 晶、硅藻土等20多种 本区不仅有丰富多样的金属、非金属矿产,而且特种非金属及一些稀有元素矿产也较为丰富。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地域组合好,有利于建立大型矿山和工业基地。本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建立强大的冶金、化学、建材、天然气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 川渝地区 矿产资源地域组合好 川渝地区人口众多,2005年底全区总人口11 01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8.4%;平均人口密度为194人/km2,比全国平均水平多58人/km2,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区域 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产业发展与布局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本区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具有东多西少、东密西疏的特点 东部重庆、成都等18个地市所在的四川盆地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区的46.6%,却聚集了全区94%的人口,人口密度高达418人/km2,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西部攀枝花、凉山、阿坝、甘孜四州市所在的高原山区,土地面积占全区的53.4%,人口则仅为6%,人口密度23人/km2 本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巨大,但人口负担沉重,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人力资源东多西少 第三节 川渝地区 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历史背景以及多民族聚居,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古建筑工程、著名文人遗迹、革命纪念地、民族习俗和风土人情、传统工艺美术、烹饪技术和名小吃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不仅具有较多的旅游功能、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较高的科研价值,而且景观地域组合优美,景点相对集中,为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本区成为中外游人熟知和向往的旅游胜地。 都江堰 九寨沟 旅游资源广布 第三节 川渝地区 (三)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本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尤其是在 “三线”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增 强,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占18.8%,第二产业占41.2%,第三产业占40.0%。三个产业的主次顺序由一、二、三变成二、三、一,从而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大飞跃。 40.0 41.2 18.8 9495 1 0454.2 2005 20.0 35.5 44.5 262 184.6 1978 18.8 14.4 66.8 69 31.7 1952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产业结构/% 人均GDP /(元·人-1) GDP /亿元 经济 年份 第三节 川渝地区 城市、交通和产业结构 全区有宝成、成昆、川黔、襄(樊)渝、内(江)渝、达(州)成等多条铁路干线,铁路运营里程3 676 km,公路14.5×104 km,其中高速公路2 472 km,连接全区各中心城市。内河航道网,以川江为中枢,通航里程14 823 km。开辟了200多条民航航线,开通了多条光缆和微波通讯干线。 第三节 川渝地区 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区人口众多,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尖锐,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就业压力大;人均财富少,居民收入水平低,尤其是在自然条件较差的高原山区和盆中丘陵地区,贫困人口多。 生态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 第一,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重庆市和四川省土地面积 的53%和47%。 第二,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洪涝、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严重, 2003年本区发生地质灾害4 487起,占全国的29%,直接经济 损失64 094万元。 第三,工业“三废”、农业面源污染和矿山生态破坏严重,全国酸雨 严重地区。三峡库区蓄水后,江水流速减缓,自净能力下降, 库区水质有可能趋于恶化。 第三节 川渝地区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扩大就业门路,加快脱贫步伐 加强国土整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解读.pdf VIP
- 互联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监控系统北向接口规范V1.1.pdf VIP
-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模板)-GJB438C.docx VIP
- 2024年3月17日多省(市、区)公务员考试《公安专业科目》真题及答案 .docx VIP
- 污水处理厂化验员工试题带答案.docx VIP
- 路基路面中线偏位试验检测记录表(坐标法).docx
- 广东省某焦化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docx
- SY-T 5824-93钻杆分级检验方法.pdf VIP
- 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专题跟踪训练.docx VIP
- 2021年12月12日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安专业科目》试题(网友回忆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