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美术鉴赏--古印度.ppt

  1. 1、本文档共1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术鉴赏--古印度

一般认为,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是本地原有居民创造的,他们被通称为达罗毗[pí]荼人。但由于地域广阔,族系复杂,古代原有居民也包括其他人种,而关于这些人的来历是众说纷纭的。 从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起,直至古代历史结束,印度次大陆先后遭受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马其顿人、安息人、塞种人和大月氏人的入侵。千百年来,尽管有种姓等级制度的种族隔离,印度依然是一个人类的熔炉。 由于各外族的不断人侵和定居,使古代印度的居民自古就表现出复杂性的特点。而达罗毗茶人及其他土著民族后裔仍顽强生存,有的还在南印建立小国。这些人种至今还生活在南亚次大陆的不同地区。所以,印度被称为种族的博物馆。 神秘的“哈拉巴文明” 一、哈拉巴文明的发现: 20世纪初,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在印欧语系民族到来之前,印度无史可言。1922年,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突然发现了一处奇特的文化遗址,这一文明的发现把印度的历史整整提前了1500年左右。经过数十年的发掘研究,整个印度河流域目前已发现大小城镇遗址200余处,其范围西起伊朗边境,东近德里,北及喜马拉雅山麓,南临阿拉伯海,估计占地约130万平方公里,呈巨大的三角形状,足可称为古代世界面积最广的青铜文化。这一文化以南部的哈拉巴为中心,习惯上称为哈拉巴文化。 二、哈拉巴文明发展概况: 根据考古学断定,哈拉巴文明大致存在于公元前2500至公元前1750年。 哈拉巴文明有大量青铜制品;有发达的农业(最早种植棉花)、手工业(最早掌握棉纺织技术)和商业;有高度发达的城市;有印章文字等。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因其文字没有被释读,而与后来的文明又几乎没有联系,它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与其它文明有什么关系,目前仍是一团谜,等待人们去解读。 佛教建筑 崇拜伊斯兰教的莫卧儿帝国统治印度时,各地建造了大量清真寺、陵墓、经学院和城堡。这些建筑的形制虽受中亚、波斯的影响,但已具有独立的特征。穹顶有很大改进,清真寺、陵墓多以大穹顶为中心作集中式构图,四角有体形相似的小穹顶衬托。立面设有尖券的龛。墙体多用砂石和白色大理石装饰。广泛使用大面积的大理石雕屏和窗花。建筑轮廓饱满,色彩明朗,装饰华丽,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泰吉?玛哈尔陵(1630~1653)是印度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作品。 印度美术 印度美术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内容深奥,形式丰富,独具特色,自成体系,对亚洲诸国的美术曾产生过巨大影响。印度美术不仅具备印度文化的一般特点,而且与印度的宗教、哲学关系极为密切。 一、吠陀fèi tuó时代美术 《吠陀》是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的圣典。伴随着雅利安人的入侵和东进,印度文明的中心逐渐转移到恒河流域,史称吠陀时代文化或恒河文化。雅利安人崇拜太阳、雷雨、火焰、河川等自然现象人格化的吠陀诸神。吠陀时代,植根于自然崇拜的雅利安人的游牧文化,开始与植根于生殖崇拜的达罗毗荼人的农耕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印度文。同时,达罗毗荼人在南印度更多地保留了土著文化的传统。 孔雀王朝草创的佛教建筑形制渐趋完备。浮雕题材多取自本生经和佛传故事,构图密集紧凑,往往一图数景。在佛传故事浮雕中从不雕刻出人形的佛像,仅以菩提树、台座、法轮、足迹等象征符号暗示佛陀的存在。 古代印度艺术与上述两种民族有密切的文化往来,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那时不少希腊匠师曾留居印度,波斯工匠也来到这里为宗教建筑与陵墓工作过,这些外族工匠常常被聘请为主设计师,使大塔上有些雕刻具有西方风格,但这不能替代整个古代印度雕刻艺术自己的面貌。 攀着芒果树枝的药叉女 三、贵霜时代美术 贵霜人原系中国西部的游牧民族(中国史籍称大月氏),公元1世纪在中亚大夏(巴克特里亚)一带建立了贵霜王朝(约公元1~3世纪),领土从阿姆河流域扩展到恒河流域。贵霜国王迦腻色迦(约78或128~144即位)统治时期,国势极盛,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发展了印度、希腊、罗马、伊朗诸文化因素融合的贵霜文化。 贵霜时代早期佛教(小乘)向中期佛教(大乘)转变,引起了佛教美术的变革。迦腻色迦崇信佛教,在其治下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和北印度的马图拉,打破了印度早期佛教雕刻只用象征手法表现佛陀的惯例,创造了最初的佛像。南印度的阿默拉沃蒂的佛教雕刻自成一派,与犍陀罗、马图拉并为贵霜时代的三大艺术中心。贵霜时代的艺术处于佛教艺术的繁盛阶段,总的风格趋向于从古风风格向古典主义风格过渡。 1.在宗教学说体系上:小乘基本上保持了释迦牟尼的遗教,着重伦理教诲,不拜偶像 ;大乘接受了外道思想,修正了释迦牟尼的学说,宣扬神异,造出各种偶像加以崇拜 。 2.在

文档评论(0)

xuchangb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