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t-01-3专用课件
3.1 植物的肥力库 一、化学因素 1、土壤养分 2、土壤的酸碱度 3、土壤吸附及交换性能 二、 物理因素 1、土壤质地 2、土壤孔隙度 3、土壤结构 4、土壤的热学性质 三、生态因素 1、生态环境与土壤的协调性 2、土壤生物的活性 1、土壤养分 是指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土壤中能直接或经转化后被植物根系吸收的矿质营养成分,包括N、P、K、Ca、Mg、S、Fe、B、Mo、Zn、Mn、Cu、Cl。 土壤养分的类型: 水溶态养分 代换态养分 矿物态养分 有机态养分 2、土壤的酸碱度 按PH划分土壤类型 (4)影响植物的生长,不同植物适宜pH值范围不同。 土壤溶液的酸碱度影响植物的生长,在极端酸、碱环境下,大多数作物都难以生长和获得高产。 3、土壤的吸附及交换性能 土壤的离子吸收作用——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离子。(保肥) 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吸收的离子与溶液介质中其电荷符号相同的离子相交换。(供肥) 根据土壤胶体吸收与交换的离子不同,可分为阳离子的交换吸附作用与阴离子的交换吸附作用。 3-1 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吸附 在土壤中,被胶体静电吸附的阳离子,一般都可以被溶液中另一种阳离子交换而从胶体表面解吸。对这种能相互交换的阳离子叫做交换性阳离子,而把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阳离子交换反应称之为阳离子交换作用。 (1) 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 a、可逆反应 b、反应迅速 c、等量交换 (2) 阳离子代换力 阳离子代换能力是指一种阳离子将胶体上另一种阳离子交换出来的能力。各种阳离子代换能力大小的顺序为: Fe3+>Al3+>H+>Ca2+>Mg2+>NH4+>K+>Na+ 影响阳离子代换能力的因素有: a、电荷的数量:离子所带电荷数量愈多,其交换能力愈强。 b、在同价阳离子中,离子半径愈大,其交换能力就愈强。 C、H+的交换力比两价的Ca2+、Mg2+离子大。 d、离子浓度愈大,交换力愈强。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 质地 质地越粘重,含粘粒越多的土壤,其阳离子交换量也越大。 1、土壤质地 1-1 粒级——土粒按大小可分为若干级别,称为粒级。 (1)世界各国对土壤粒级的划分标准不尽一致,如下图 所示。 1-2 土壤质地 (1)土壤质地——自然土壤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数,称为土壤质地。 通常划分为沙土、壤土和黏土三大类,可根据各国国情和工农业需要进一步细分。 最常见的土壤质地分类有:国际制、美国制和苏联制三种。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苏联制(威廉斯-卡庆斯基制)则采用双级分类制,即按物理性砂砾(0.01mm )和物理性粘粒(0.01mm )的质量分数划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3类9级。 中国(1978)拟定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案是按砂粒、粉粒和粘粒的质量分数划出砂土、壤土和黏土3类11级。 2、土壤孔隙度 (1)土壤孔隙的分类: 毛管孔隙 0.001mm 孔径0.1mm,主要储水。 非毛管孔隙 孔径0.1mm,主要通气透水。 无效孔隙 孔径0.001mm,其吸收的水分基本不能运动,植物难以利用。 (2)土壤孔隙度——指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孔隙所占容积的百分数,用φ表示,单位为%。 土壤孔隙度(%)=(1-土壤密度/土粒密度)×100% (3)影响因素: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 (土壤质地越细,孔隙度越大;有机质含量越多,孔隙度越大) (1)定义——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质量(烘干),常用ρb表示,单位g/cm3。 (2)影响因素: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固体的质量。 (疏松多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土壤密度低) 土粒密度(土壤比重) (1)定义——指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烘干),常用ρp表示,单位g/cm3。 (2)影响因素:土壤矿物与有机质的相对含量。 一般来说,土粒密度的平均值为2.65 g/cm3,而含铁矿物比较多的土壤土粒密度可3.0 g/cm3 ,而含有机质丰富的土粒密度可2.4 g/cm3 。 3、土壤结构 4、土壤的热学性质 土壤热量状况作为土壤肥力的一个因素,直接影响土壤水分、空气及近地大气层空气,也影响土壤中物质迁移转化和生物的生理活动。 合理调节土壤热量状况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 通常应用土壤热容量、热导率和土壤热扩散率3个物理参数,反映热量在土壤中的保持、传导和分布状况。 实际调查发现:对于干燥的土壤,当其水分含量开始增加时,土壤扩散率因其导热率增高而变大;当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虽然土壤导热率可能还在增高,但这时土壤容积热容量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锂离子电池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文).docx
- 2025贵州铁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3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VIP
- 《工业软件测评通用程序及要求》征求意见稿.pdf VIP
- 2024年可持续膳食系列报告:菜谱碳足迹-龙吟研究室-2024-63页.pdf VIP
- 家居行业全景剖析.pptx VIP
- 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总结.docx VIP
- 河南各市(精确到县区)地图PPT课件(可编辑版).pptx
- 住院患者的VTE风险和防治.pptx VIP
- 2025贵州铁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3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五四学制)(解析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