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相史话019
金相学Metallography?这一名词在1721?年首次出现于牛津《新英语字典》(New?English?Dictionary)?。 十九世纪中叶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转炉(1856年)?及平炉(1864年)?炼钢新方法相继问世,钢铁价格显着下降,产量猛增。那时又正大事兴建铁路,铁轨用量很大,?断裂事故也屡见不鲜。生产实际的需要促进了对钢铁的断口、低倍及内部显微组织结构的研究。 晶体学在这个时期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如32个晶类(1830年)及14个布拉菲点阵(1849年)的建立,?这为研究矿物与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钢铁材料的显微组织一般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马氏体、贝氏体、索氏体、托氏体、魏氏体等。 除铁素体、渗碳体和珠光体外,其他组织都是用一些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以纪念他们在金属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些组织名称和它们背后那些材料先贤的故事。 奥斯蒙(Floris Osmond,1849~1912)。法国金相学家。曾在制造技术中心学校学习冶金。1880~1884年担任克雷索施奈德化学实验所主任。 奥斯蒙早期致力于铸钢淬火和回火,特别是钢在加热和冷却中组织变化的研究。1887年他用利用差热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钢的相变,发现了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奥斯蒙用显微镜研究钢铁的组织,还发展了抛光腐蚀技术,对钢铁的显微组织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 1895年奥斯蒙鉴别并命名索氏体、奥氏体和托氏体以纪念金相学家索比、罗伯茨-奥斯汀和托斯特,并重新命名钢淬火时产生的组织为马氏体(原称硬化体),以纪念金相学家马滕斯 。 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索比(H.C.Sorby ,1826~1908) 在1826?年出生于英国钢城Sheffield?中的一个钢铁世家中,他的祖先开了两家刀具厂,他继承了其中之一。 索比生性酷爱自然,?很少过问他的产业,一直是一个从事地质与金属研究的自由研究工作者。 1874年索比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理事会成员,并中选为皇家显微镜学会主席,1876年任英国矿物学会首任主席。晚年还热心教育,任Sheffield?大学的第一任校长。 他终生未婚,以探讨自然奥秘为乐,共发表论文230?篇,其中地质方面约100?篇,金属方面仅15?篇。 索比把岩相学的方法,包括试样的制备、抛光和腐刻等技术移植到钢铁研究,首先用显微镜观察经抛光并腐刻的钢铁试片,从而揭开了金相学的序幕。索比是国际公认的金相学创建人。 为了观察不透明的钢铁试片,索氏采用反射式的垂直照明。 把钢样磨成试片,并在摄影师的协助下拍摄了钢与铁的显微像,?基本上搞清了其中的主要相,并对钢的淬火、回火等相变作了到现在看来还基本上是正确的解释。 1863年索比在英国协会纽卡斯尔年会上展示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当时他已经证实:酸浸以后,钢具有各种不同的结晶组织。 索比首先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由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以层片状相间排列组成的机械混和物,后因其具有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泽而被命名为珠光体(Pearlite) 。 为了纪念索比,将较细的珠光体称为索氏体 (Sorbite);为纪念法国金相学家托斯特(L.J.Troost)将极细的珠光体称为托氏体(Troostite)。 他对珠光体的描述非常引人入胜,他在1886?年的论述中有一段论述: “珠状组织中的片层经常很薄,软的铁片层的厚度约为1/40000?英寸,?硬物为1/80000?英寸,因此有间距约为1/60000英寸的棱脊和沟漕交替排列。这种特殊组织的唯一能令人满意的解释可能就是:在高温时铁与碳生成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在低一些温度下不再稳定,分解为上述两种物质”。 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统称为珠光体类型组织,只是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的片间距大小不同,形成温度越低,片间距越小。 片间距越小,组织的硬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如托氏体的硬度高于索氏体,更高于珠光体。 2.奥氏体 中国有句成语“趁热打铁”,高温下的钢材组织就是奥氏体,其硬度较低,塑性、韧性好,易于压力加工。 奥氏体无磁性,在生活中分辨奥氏体不锈钢 (如18-8型不锈钢)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磁铁来看刀具是否具有磁性。 奥氏体(Austenite)是为纪念英国冶金学家罗伯茨.奥斯汀(Roberts-Austen ,1843~1902)对金属科学的贡献而命名。 18岁进入皇家矿业学院,后在造币厂从事金、银和合金成分的研究。 奥斯汀用量热计法测定银铜合金的凝固点,并首先用“冰点”曲线表示其实验成果。1876年与 J.洛基尔(J.Lockyer)一起用光谱仪作定量分析,以辅助传统的试金法。 1885年他开始研究钢的强化。同时着手研究少量杂质对金的拉伸强度的影响,并在1888年的论文中加以阐述,成为早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