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专用课件
* * * * * 主讲人: 组 员: 一、独特的形象塑造 二、“集诸碎锦”式结构 三、独树一帜的讽刺艺术 四、纯熟的白话式语言 五、独特的述评方式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一、独特的形象塑造 《儒林外史》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群体,描写的则是这一个群体中典型的、独特的个体。儒林人物:周进、范进;官僚阶层:南昌太守王惠、 高要县的汤知县;市井小民:胡屠夫;乡绅:严贡生…… 开头出现王冕,中间出现风四老爹,结尾出现四大奇人,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他们全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民百姓。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都与丑态百出的儒林外史和官场形成鲜明对照。 二、“集诸碎锦”式结构 全书没有贯串始终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而是由一个人物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引出另一个人物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前后衔接,推进情节。全书像若干互相关联的短篇小说连接起来,“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 ——《儒林外史》艺术结构的总特征 人物展现有主有次,有所侧重。这种结构形式对晚清谴责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产生很大影响。 三、独树一帜的讽刺艺术 1、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 2、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 《儒林外史》的这种独特的讽刺艺术风格的形成,同它的讽刺手法是分不开的。 四、纯熟的白话式语言 《儒林外史》的语言是一种比较纯熟的白话文,语言准确有力,简洁洗炼,生动传神而富于形象性。 第二回写周进的出场: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 第二回中写夏总甲: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 五、独特的述评方式 《儒林外史》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的叙事方式,让读者直接与生活见面,大大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作者尽量不对人物作评论,而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角度,由人物形象自己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在薛家集观音庵,让读者亲见亲闻申祥甫、夏总甲的颐指气使,摆“大人物”架式,骄人欺人,较少对人物作内心剖白,只是客观地提供人物的言谈举止,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体味。 1、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 作家“秉持公心,指摘时弊”以客观的态度去处理事物,不以主观偏见去阉割对象的丰富内容。它不因为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特征、突出它们可笑的一面,而忽视对象的客观整体内容。因而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例如马二先生,即马纯上。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