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三国演义》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史志与民间传说,是《三国演义》成书的两个重要来源。 三国故事由史实到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1、西晋陈寿《三国志》 2、南北朝裴松之《三国志》注 3、隋唐时期,民间流行的三国故事 4、宋代“说话”中的“说三分”以及民间杂戏 5、金元时期的三国戏(杂剧60余种,现存21种)《全相三国志平话》(元至治年间1321-1323新安虞氏刊) 6、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 关于罗贯中的生平,目前所知甚少。明人贾仲名《录鬼簿续编》(天一阁藏本)载: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1364)复合,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三、《三国演义》的版本 1、嘉靖本:即署有“嘉靖壬午(元年,15 2 2)孟夏吉望关中修髯子书于居易亭”的大字精刻本,这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版本。 2、李评本:明万历、天启年间《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明末人叶昼假托李卓吾之名所作,故又称“伪李评本” 3、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本: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修改,并作了详细的评点。毛本正统思想较浓,但艺术上有较大的提高,成为后来最流行的本子。 现在通行的本子 《三国志通俗演义》,上海古籍1980年版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三国演义》,人民文学1953年版 《三国演义》 “会评本” ,北京大学1986年版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主题概括: 演述169-280共112年间的历史事件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揉合着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一)“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原因 外因:人心思汉 内因:刘备算是个“好皇帝”,在他们身上寄托了“仁君贤相”的政治理想 表现: 1、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P176——177) 作者主要站在伦理角度评价人物 刘备——明君 曹操——奸雄 政治品质 ▲ 刘备:宽仁(“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仁慈之主的表现:1、理政新野,安抚百姓;2、当阳撤退,百姓为上;3、 “知人善任”、“甚相敬爱” (和关羽、孔明、赵云关系)4、轻易放走徐庶…… ▲曹操:残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残暴之君的表现:1、许田狩猎,与天子并驾齐驱;2、恩将仇报,杀害吕伯奢全家;3、攻打徐州,纵军烧杀抢掠;3、衣带诏败露,处斩董承全家(七百多口人),弑杀怀有身孕的董贵妃…… 道德观念 ▲刘备:忠义 表现: “忠”指对汉献帝的忠诚;“义”指对待兄弟和部下以信义为重,交之以心,待之以诚。在他成为人主后,他与部将臣下的关系也主要靠“义”来维持。如他和关羽、张飞情同手足,重用信任赵云,三顾茅庐、遗诏托孤…… ▲曹操:奸诈(乱世奸雄) 表现: 少年时代,诈作中风,欺骗父亲,中伤叔父;取得军权,欺君罔上,擅杀大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待部属,不仁不义、假仁假义(“杨修之死”、“割发代首”) 2、从作品结构上看 小说把刘备集团的兴衰作为主要线索(55回-155回),把刘、关、张、诸葛亮作为全书的中心人物 3、从称谓上看 刘备:刘玄德 皇叔 豫州 先主 曹操:贼 汉贼 国贼 阿瞒 刘先主遗诏托孤 传遗命奸雄数终 汉王正位续大统 曹丕废帝篡炎刘 贤与不贤 仁与不仁 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的曹操作为奸邪权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拥刘反曹的主要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是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想的反映,是人民对历史的选择。 2)民族思想的反映。“汉裔”“汉室”有其象征性,体现民族观念或爱国思想。 3)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 “以皇帝为中心的历史观”,曹操是作为“乱世奸雄”来刻画的,是作为一个“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乱臣贼子”来刻画的,不忠不义是其性格特征的核心。刘备是汉家苗裔,其称帝以继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