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cholera).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霍乱(cholera).ppt

霍 乱 (cholera)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六医院 丽水市人民医院 感染科 吕娇健 概述 概念: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污染水与食物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起病急骤,剧烈泻吐大量米泔水样肠内容物、脱水、肌肉痉挛、尿闭 发病猛,传播快 七次世界性大流行 甲类传染病:强制管理 国际检疫传染病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革兰染色阴性 菌体末端有鞭毛 碱性环境中增殖快 (培养基:PH8.4-8.6%碱性蛋白胨水) 霍乱弧菌的三型毒素 Ⅰ型毒素——内毒素,制作菌苗引起疫苗免疫的主要成分 Ⅱ型毒素——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 是霍乱弧菌繁殖时产生的代谢产物 是形成霍乱腹泻症状的关键物质 Ⅲ型毒素在发病作用上意义不大 霍乱弧菌的抵抗力 对热、干燥、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干燥2小时或加热55℃10分钟,弧菌死亡 煮沸,立即死亡 在正常胃酸中,存活4分钟 霍乱弧菌的抵抗力 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 河水、井水中,埃尔托生物型存活1~3周 当粘附于藻类或甲壳类动物时,存活期延长 当外环境合适,甚至可存活1年以上 WHO关于霍乱弧菌的分类 O1群霍乱弧菌 (古典+/埃尔托-生物型) 国际检疫的传染病原,以检出O1群弧菌为准 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不产肠毒素,不致病 非O1群霍乱弧菌:不凝集弧菌 非O1群霍乱弧菌 不与O1群的多价血清发生凝集反应 包括O2、O3、、、O138等200以上个血清型,一般无致病性 其中的O139血清型具有特殊性: 1992年在孟加拉发现的新血清型 有与O1群相同的毒素基因,能引起流行性腹泻 霍乱流行史 第一~六次大流行(1817~1923):古典生物型 第七次大流行(1961~至今):埃尔托生物型 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等地由O139血清型引起霍乱流行,并波及周围国家 传染源 病人: 排菌时间:5日,最长2周 中、重型病人,排菌量大,每毫升粪便含有107~109弧菌,是重要的传染源。 带菌者:包括潜伏期、恢复期、慢性带菌及健康带菌者 轻型患者、隐性感染者(可多达59%-75%)和恢复期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传播途径 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源或食物 日常的生活接触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隐性感染者多,显性感染者少 病后获得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可再次感染(再感染率0.22%) 流行特征 热带地区:全年发病 我国:夏秋季流行,高峰期7~9月 地理特点:分布在沿江沿海 发病机制 发病与否取决于: 机体胃酸分泌程度 霍乱弧菌的数量和致病力 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霍乱病人的粪便为等渗性,其中钾和碳酸氢盐浓度为血中浓度的2~5倍。见下表: 剧烈吐泻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临 床 表 现 临床表现 潜伏期:1-3d(数小时-7d) 突然起病 临床表现与感染菌型相关 ——古典生物型与O139型症状较重 ——埃尔托生物型所致者常为隐性感染者 典型霍乱的分期 泻吐期 脱水虚脱期 恢复期(反应期)? 一、泻吐期? 持续数小时或1~2日 先泻后吐 一般无发热 一、泻吐期? 腹泻的特点: 量多次频 无粪臭 ——黄色清水样便 ——米泔水样便 ——血水样便 少有腹痛(无痛性、无里急后重) 一、泻吐期? 呕吐的特点: 不伴恶心,次数不多 喷射性呕吐 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后为米泔水样 二、脱水虚脱期? 1、脱水 ——皮肤弹性差 ——眼窝凹陷 ——声音嘶哑 ——尿量减少 二、脱水虚脱期? 烦躁,声嘶,口渴 二、脱水虚脱期 二、脱水虚脱期 2、循环衰竭 ——血压下降 ——意识障碍 二、脱水虚脱期 3、代谢性酸中毒(碳酸氢根丧失) 呼吸深长,可有意识障碍。 4、肌肉痛性痉挛(钠盐丢失) 腹直肌及腓肠肌多见 痉挛部位的疼痛和肌肉强直状态。 5、低血钾 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 鼓肠,肠鸣减弱 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三、恢复及反应期? ——少数病人有反应性低热(持续1-3天,体温38-39℃) 循环改善致残余毒素吸收 O139型霍乱的临床特征? 症状较重 腹痛比较常见 可并发菌血症等肠道外感染 霍乱的临床分型 “干性霍乱”(cholera siccus) 起病急骤,尚未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迅速出现循环衰竭,中毒性休克,死亡率很高。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高 白细胞10×109/L以上,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 生化检查 血清钠、钾、氯降低 HCO3?下降 粪便检查 大便常规:可见粘液和少许红、白细胞。 细菌学检查: 涂片染色:革兰染色阴性弧菌,呈鱼群样排列(诊断参考—不能确诊) 粪便细菌学检查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