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P90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1、道德的概念: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道德形成的条件 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人与人、社会;伦理:婚姻) 主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人与动物的区别:衣服) 历史前提:劳动 道德的最初表现形式:风俗习惯 原始社会依靠哪些习俗来调整共同生活,根据恩格斯的考察,主要包括: 禁止氏族内部通婚;(直系婚姻)(婚姻制度的发展:血缘群婚制 →亚血缘群婚制 →对偶婚制→个体婚制) 死者的财产必须留在氏族内,归氏族所有; 同一氏族的成员要相互援助,必要时进行血亲复仇; 氏族有共同的墓地、共同的宗教典礼; 氏族可以推选和任意撤换酋长和军事首领; 氏族设议事会,作为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 待人接物、结婚礼仪、丧葬礼仪(接受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录像) (二)道德的本质 1、道德由经济基础决定 (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体现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道德具有阶级属性。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道德有价格)(义利观) 2、道德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和引导、规范社会实践活动(市场经济中道德的作用,信用体系与市场,网络:网购)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1、道德功能主要体现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自我完善的三个关系中。 主要功能有:认识功能、调节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2、道德的主要功能 (1)认识功能:借助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来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明辨善恶(家教、教化:有礼貌、讲文明)。 (2)调节功能,是道德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通过道德评价、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仰来实现的。(良心不安、内疚)(网络曝光)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的社会作用的概念: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2、道德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表现: 道德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法律)(恶法非法)(法律的信仰、忠诚) 道德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力量。(日本的忠诚、集团主义)(认真、执着、秩序) 道德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美国人的五大幸福要素 信仰 工作 婚姻 慈善 自由 :政治自由、经济自由、宗教自由,但道德自由是例外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道德是不断发展的(野蛮--文明:死刑) (二)道德是曲折发展的(欧洲的黑暗的中世纪,中国的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三)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1、作用越来越大。 2、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科学、合理。(网络 (网络民主)) 3、道德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的程度的重要尺度。(欧美的道德、日本)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P94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企业诚信问题)从三聚氰胺事件导致的中国奶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到百度“竞价排名”提供虚假和诈骗信息,双汇的瘦肉精,从世界石油巨头的“绿色谎言”到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的巨额“庞氏骗局”。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公私之辩是主线,“公义胜私欲”是根本要求 范仲淹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清代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强调国家、民族的利益,强调一种为整体而尽忠、献身的精神,正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在个人对他人、对群体、对社会的关系上,认为在“义”和“利”、即道德原则和个人私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强调要“见德思义”和“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的思想行为。(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五单元测试卷.doc
- 第二讲:国民经济统计与收入流量循环.ppt
-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及影响因素.ppt
-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二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
- 第二课时主课件Unit1_where_did_you_go_on_vacation_.ppt
- 第二课时: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doc
- 第二部分 第四讲 代词.ppt
- 第二部分__专题六__第二讲__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_博学智慧背囊点点金.ppt
- 第二阶段 专题一 第2讲 临界极值问题.ppt
- 第二阶段 面向对象.doc
- 1.2.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1课时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1).pptx
- 2023高考英语热点话题预测卷(全国卷)-2023高考英语名校模拟真题速递(全国卷专用).docx
- 2023高考英语冲刺模拟试卷(七)(原卷版).docx
- 滑轮课件-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pptx
- 2025年上海市金山区事业单位考试练习题(含答案).docx
- 2024年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珠海支行春季校招笔试题带答案.docx
- 2025年共青团团课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
- 2025年海南省三亚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预测试题(含答案).docx
- 2025公需课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新理念素养提升试题及答案.docx
- 事业单位政治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