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的汉服.doc
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的汉服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汉服热,那么汉服的内涵是什么呢?本文将从衣裳的来历与文治谈起,到汉服与汉朝的政治制度的关系,再到现今大众对汉服的态度,来认识汉服的真正内涵。
关键字:衣裳;汉服;制度
1 衣裳与文治
在我们的眼中,服饰似乎只是裹体以遮羞、御风寒,似乎只是身体之外的表象。印度耆那教中有“天衣派”亦称“空衣派”,即终年赤身裸体,示外缘放下而专注内心之修行,以期合道。而中国不是如此――上古已无信无证,则不必考虑,自有史以来――《尚书?武成》曰:
“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古注家多曰上古圣王垂衣拱手而天下自治理,“无为而治”自是不差,却并非如此简单。这一“垂衣”与一“拱手”之间,道理极深,切不可就此滑过。《易?系辞下》亦曰: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此段文字已将“垂衣拱手”所隐藏的东西道出――“取诸乾坤”,《周易》并建乾、坤以为始,《彖辞》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以乾坤为初始义,盖衣裳之制亦从人文之初始处来,亦可谓有衣裳之制则有人文。 “乾” 又有“元”、“亨”、“利”、“贞”四德,故船山《周易内传》曰:
乾本有此四德,而功即于此效焉。以其资万物之始,则物之性情皆受其条理,而无不可通……而要与以分之所宜,故其利者皆其正;而唯其正万物之性命,正万世之纪纲,则抑以正而利也。
盖衣裳之制,亦有此四德。据传,黄帝令嫘祖养蚕制衣而人禽始别。于是可以这样说,人之为人,乃人之有衣裳。人与物之别,人与人之差等,皆因衣裳之制度而得有所安置。且衣服之制非全因人约,亦因自然,圣人效天地万物之性情条理而有衣服之制度。衣裳意味着一种差异、区别,《礼记》曰“礼以别异”,于中国传统而言,衣裳之制正是礼的最好体现。中国为礼制国家,故后人为中国之制乃为 “衣冠之治”,中国则被称之“衣冠之国”。
《礼记》谓“礼者,天地之序也。”民国蔚芝先生曰:“礼者,天命秩序之原,民彝物则之要,人心世道,惟斯大。”而衣裳可以说是礼的最好的一种表征,《论语?宪问》记孔子之言,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彼时,中原――华夏地域之礼为束发右衽,而夷狄则多披发左衽。管仲虽不仁,然却维续纲纪――礼不堕于地,使华夏不沦为夷狄,此管仲之大业,故孔子深赞之。由衣冠而有华夏夷狄之判,此礼之大者。
又礼通过衣冠之制,而很有效的溶于百姓日常之生活中,故可以不教而教,无为而治,故曰“百姓日用而不知”。
《论语?乡党》中,记孔子之迹,以征礼即生活,衣冠亦其中一大制度,曰:
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诊浠裕,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霓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抉。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又:
齐,必有明衣。
又:
东首,加朝服拖绅。
礼,衣冠之制,由此可见一斑。
特别是西晋之时五胡乱华,异族入侵,有志之士为保礼而不堕,然又不得太过忤逆夷狄,更大之意是望改造夷狄。故,纷纷与《礼记》中之《丧礼》多有所发明,以丧服之建制来维护整个华夏礼制。
衣裳制义之大,可知矣。小小一套服装,干系着整个国家制度、礼乐文明。衣裳虽小,而不小矣。
2 汉服与汉制
五霸七雄之后,朝纲解堕,王学散落民间。经长期争战,又有秦火、咸阳之火等,学术式微。汉虽兴起,文物制度――礼――其虽间或有传,然亦“文献不足”难续上古之大统。当年汉王刘邦统一天下,于定陶被诸侯尊为皇帝,下令废除秦法而以简单之规范代之。却又厌烦于君臣之间松散无礼节,以至君不君,臣不臣。某次宴席之上,大臣们醉酒争功,狂呼乱叫,甚至拔剑击柱,无奇不有,刘邦大厌。于是,叔孙通自荐而为汉制礼作仪,采之古礼参之秦法,与儒生商议、协定,并召弟子百余人于郊外习之。高祖七年,长乐宫成,诸侯、大臣依礼而行,井然有序,高祖大悦。即,至叔孙通而西汉之制稍有可观。于礼之文献方面,亦是筚路蓝缕,刘师培曰:
“秦政焚书,《礼经》缺坏。西汉之初,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景帝之时,河间献王得《古礼》……郑玄注集其大成。”[1]
礼制建设,盖于郑玄之时方算完备。
以上,乃汉代礼制建设之大概。汉代之礼制,走的自然不是清代那样的繁琐、复杂之风格,而是简朴、大气,亦效法天地于人世。
补充一句,因于邹衍阴阳一派“五德始终说”――此或属上古之思想,而阴阳家承之――秦属水德,据理汉当土德,然高祖刘邦却自认为水德,其神在玄帝,尚黑色,故汉初之朝服多以黑色。汉武帝之时,始顺受其命而改为土德,故由“黑色世界便成黄色世界”[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