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文言文
李将军列传
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止 ,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
用: 介,因为,由于
从: 随从
以: 凭借
走: 古今异义逃跑
去: 离开
以……为: 把…当作
前: 名词活用为动词:前进
怪: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认为…奇怪
表现了李广将军怎样的特点?
镇定自若 从容不迫
临危不乱 超人胆略
大将风范
2.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广身上还具有那些优秀品质?
廉洁轻财
同甘共苦
仁爱士卒
先人后己
治军简易
号令不烦
宽缓不苛
之
代词 : 避之数岁
结构助词, “的”: 汉之飞将军
结构助词,取独 : 广之将兵
动词,到 : 驱之鸿门
3.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曲折: 古今异义:军情的原委
回远: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迂回曲折的路
引刀自刭:赎为庶人
4. 总结:李广形象
英勇善战,智勇双全,才干卓越,品质优秀的一代名将.
1.军事才能:射技高超,作战勇敢,指挥若定,超人胆略.(从军击胡、从亚夫击吴楚军,上郡之战)
2.军旅生活:惜兵如子,不贪钱财(饮食)
3.治军方面:宽缓简易,号令不烦.
(宽缓不苛,讷口少言)
4.性格特点:寡言少语,宿命论,性情刚烈,偏执倔强.(自刎)
5.翻译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6. 最后一节,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提示: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7. 总结
用“之”“是”做提宾标志
诸君而有意,惟余马首是瞻
无乃尔是过与?
惟利是图、惟才是举、唯命是从、唯你是问
唯兄嫂是依
我之谓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宋何罪之有
8. 飞将军李广的英雄形象
(1)先写匈奴人对他的敬畏
李广居右北平时,他的对手匈奴人称他为“飞将军”,几年当中都不敢前来侵犯。这说明他的行动极其神速,能够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敌人近前,犹如从空而降,使敌人闻风丧胆。这是从侧面表现他的神威。
接着又提到射“虎”一事,他以石为虎,中石而没镞,这表现他武艺高强,不仅射技精确,且有神力。正因为有如此武艺,在战场上他表现得从容沉着,“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武艺高强而又胆略过人,这是李广作为一位军事将领最可贵的品质。
(2)再写他的勇和智
右北平之役
在远离大本营又无援军的情况下,匈奴左贤王以十倍兵力包围了他,可他毫不惊慌。为了稳定军心,他当机立断,派儿子李敢去敌阵进行“武力侦察”。
敌方依仗人多势众依旧攻得很急,而汉兵死者过半,箭也即将用尽;这时李广又想出了新的办法,他命令战士们“持满毋发”,由自己动手,射杀对方的副将,终于挫损了对方的气焰。这样经过一昼夜的力战,次日援军赶到,匈奴不得不撤围而去。
佯死脱身
李广以卫尉为将
文档评论(0)